新華社江蘇盱眙7月22日電(記者孫彬、黃海波)滔滔淮河衝出安徽,進入江蘇,頭一站就是盱眙縣。記者發現,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大流域性洪水,盱眙縣卻險情少、災情小,無人死亡。淮河三次洪峰安然通過,進入洪澤湖,泄入長江、黃海。盱眙人“重預防、講大局、擔責任”的意識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重預防:平時多預防 汛期少救災
6月19日入梅以來,淮河下游地區累計降雨量396毫米,為常年同期的3.1倍。洪澤湖周邊及裏下河地區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大值。加上淮河上遊洪水下泄,淮河干流和洪澤湖水位日漸高漲,連超警戒水位。
面對狂虐的洪水,盱眙人卻鎮靜自若,按照防洪預案小心應對。盱眙縣水利局局長、縣防汛副總指揮姚玉祥告訴記者:“防汛重在工程,重在預案。平時多預防,汛期少救災。”
2003年淮河大水以後,盱眙縣各種水利投入達4億多元,興修了大批水利設施,加高加固了淮河大堤,整修擴大了129座水庫,使淮河防汛能力和全縣蓄洪能力大大提高。今年汛期到來之前,縣防指根據去年情況和天氣預報,制定出新的防汛預案,準備防汛物資。洪水來臨時,啟動了緊急預案,成立了搶險隊伍。在淮河第二次大洪峰進入盱眙之際,記者在現場看到,洪水在河道內打著滾撲向下游,高大的淮河大堤卻安穩牢固,防汛人員在堤下來回巡查,認真細緻。
姚玉祥介紹,今年全縣組織了4萬人次參與防汛抗洪,耗用編織袋66萬隻,木樁2000根,鐵絲8噸,石子1000噸,黃砂500噸等防汛物資。由於預防得當,全縣沒有一處流域性堤防、骨幹堤防、水庫失事,沒有一人因災死亡。
講大局:把壓力留給自己
盱眙縣縣長、縣防汛總指揮李森説:“今年安徽省在淮河防汛抗洪中啟用了9個蓄洪區,為淮河防汛作出了巨大犧牲。盱眙雖然在整個淮河流域屬於下游,但在江蘇省境內是上遊,下又有洪澤湖水,防汛壓力巨大。但無論洪水有多大,盱眙都堅決服從上級防汛部門的命令,講大局,把壓力留給自己。”
汛期到來之前,盱眙提前預降了水庫水位,騰空庫容蓄洪。李森説,雖然一些農田被淹,但盱眙縣的129所大中型水庫在今年防汛過程中卻發揮了巨大的蓄洪作用,減輕了洪澤湖的入湖水量,沒有加大上、下游的壓力。
作為防汛第一責任人的縣長、縣防汛總指揮李森和有關負責人簽訂了責任狀,明確責任,認真落實《防洪法》。根據防汛預案,縣鄉兩級防指全面履行職責,全體成員上崗到位。縣委書記蔡敦成到一線組織指揮、督促檢查,全縣四個分指揮部分片負責,各負其責,堅守崗位,廣大幹群團結一心,共鬥洪魔。
縣委、縣政府要求,全縣各級防汛指揮人員手機保持24小時暢通,嚴格執行上級防指的各項指令,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對重大工情、險情、災情必須及時上報。對工作懈怠、造成損失,影響抗洪排澇大局的,將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擔責任:抗洪就是保家園
堤內高大的樹木已被高漲的洪水淹沒大半,樹梢處漂浮著一些樹枝、雜草和垃圾,水面似乎伸手可及。大堤背後,就是村民們的家園。在大堤上,一些村民正在用鐵鍬加固大堤。盱眙人民深受淮河水患之苦,“抗洪就是保家園”已成為群眾的共識。
居住在淮河大堤邊的村民在黨員幹部的帶頭下,自發組成了日夜不停的巡堤小組,時刻關注著大堤的隱患。鮑集鎮水務站站長羅太金説:“今年,我們這段淮河大堤還沒有出現一次險情!”
記者行走在淮河大堤上,看到沿線各鄉鎮都加強了對堤防的巡查。淮河鎮黃崗村70歲的村民接居友告訴記者:“根本不用動員,抗洪是群眾自願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像當年抗日一樣。”
姚玉祥説:“鮑集圩大堤附近五個鄉鎮共自發形成了4萬人的幹群巡堤隊伍,全縣範圍內更是組織了314個、共計2.9萬人的搶險突擊隊,大量木樁、石塊、水泥、鋼材等救險物資,時刻嚴防每一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