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部牽頭籌備建立“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5日電(記者 姚潤豐)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張鳳桐近日表示,2006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我國建立“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CCCAP)”。

    目前,農業部正在牽頭開展各項籌備工作。

    張鳳桐在“全國旱作馬鈴薯節水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政府期望通過設立亞太中心,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我國構建一個薯類作物資源利用和育種、生産和加工技術研究以及産業綜合發展的區域性平臺,直接把國際馬鈴薯中心具備的品種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轉移和應用到亞太區域薯類産業發展中來,並逐步建立一個綜合協調體系,實現馬鈴薯産業的技術升級和産業進步。

    據介紹,我國1978年開始與國際馬鈴薯中心建立關係,1985年該中心在我國設立駐京辦事處,20多年來,在優良品種資源引進、技術信息和人員培訓方面曾給予我國很大幫助。我國還與相關國際組織有著廣泛的合作,執行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援助中國加強北方馬鈴薯育種及種薯生産能力、馬鈴薯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等項目,並與歐美等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948項目助推我國馬鈴薯産業做大做強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姚潤豐)針對制約我國馬鈴薯産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從2003年起,農業部組織實施了“馬鈴薯産業發展關鍵技術引進、創新和示範推廣” 948重大滾動項目。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育成了中晚熟炸片專用中薯10號等一批高産優質馬鈴薯品種,形成了旱地耕作等較為成熟、適宜推廣的生産技術模式,全面提升了我國馬鈴薯産業鏈從品種選育、種薯生産、原料薯和鮮薯生産等環節的水平,為馬鈴薯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馬鈴薯是世界上第四大作物,我國是世界馬鈴薯生産第一大國。農業部提供的資料顯示,2006年,我國種植馬鈴薯的面積超過7800萬畝,幾乎遍及所有的省份,面積和産量均佔世界的25%。此外,我國目前擁有馬鈴薯加工企業近5000家,其中萬噸以上精澱粉加工企業有30多家,2006年的加工能力達100萬噸左右。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張鳳桐在近日舉行的全國旱作馬鈴薯節水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我國馬鈴薯産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如馬鈴薯種質資源缺乏,加工專用、多抗品種選育進展緩慢;原料薯合格商品率低、質量差;優質脫毒種薯比例低,種薯(苗)嚴重退化;缺乏因地制宜的優質高效大田生産栽培技術和流行性病蟲害預測預報技術等。加之馬鈴薯加工和貯運技術落後,生産體系不健全,法規不完善,缺乏權威質量監控手段,産業鏈各環節脫節等,使我國的馬鈴薯産業雖大卻不強。

    948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金黎平博士介紹,幾年來,項目組織全國主産區優勢科研力量,從國際馬鈴薯中心、歐美引進抗病抗逆、加工、鮮食和特色種質資源650份,消化吸收再創新,育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早熟鮮食新品種中薯8號、中晚熟炸片專用新品種中薯10號、引進全粉加工新品種LK99等專用新品種。

    “這些新品種極大地豐富了我國馬鈴薯種質資源庫,也為育種單位提供了更寬遺傳背景的育種親本。項目在進行種質資源保存、鑒定和改良的同時建立起國內資源共享的平臺。”她介紹説。

    與此同時,項目還以引進技術和育成的品種為基礎,集成組裝了旱地耕作等多項技術,進行推廣和機械化栽培品種示範。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推廣了水澆地高壟寬窄行栽培,覆膜種植,膜下滴灌、病蟲草綜合防治等七項旱作技術。北方示範區平均單産達2250千克,較以往增産30%;南方馬鈴薯與其他作物5種高産高效栽培模式,示範田畝産達2000千克以上,畝純收入為傳統模式的3倍多,全年畝收入達5000元。此外,項目還結合因地制宜的高效優質綜合栽培技術,集成示範馬鈴薯優質種薯規範化生産、原料規模化生産和鮮薯優質生産技術,全面提升了馬鈴薯産業鏈從品種選育、種薯生産、原料薯和鮮薯生産等環節的水平。

    張鳳桐介紹,948項目的實施還有力促進了我國馬鈴薯科研人員走向國際化的進程。通過引進專家,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派出人員培訓學習等方式,加快了我國馬鈴薯科研人才的培養,推動了與世界馬鈴薯科研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學術往來與合作,縮短了我國馬鈴薯種植、産後處理和産業化水平等方面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資料圖片

    農業部將集中展示和推廣旱作馬鈴薯節水栽培技術

    農業部將集中展示和推廣先進適用的旱作馬鈴薯高效優質節水栽培技術,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與轉化,構建現代馬鈴薯産業技術體系。

    這是記者從近日舉行的全國旱作馬鈴薯節水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會上了解到的。

    據介紹,目前馬鈴薯以其糧、菜、飼料和加工原料兼用而成為世界上繼水稻、小麥和玉米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我國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2006年種植面積達7800萬畝,幾乎遍及各省區市,特別是西部乾旱地區,為扶貧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關鍵作用。近年來,我國馬鈴薯加工企業已達4000至5000家,其中萬噸以上精澱粉加工企業有30余家,2006年加工能力達100萬噸左右。

    農業部正積極推進現代馬鈴薯産業技術體系的構建

    集中展示和推廣先進適用的旱作馬鈴薯高效優質節水栽培技術,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與轉化,並以此為標誌,推動我國馬鈴薯産業的技術升級和可持續發展。7月22日-23日,農業部科技司聯合種植業司在內蒙古烏蘭察布舉行“全國旱作馬鈴薯節水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會”。

    據介紹,目前馬鈴薯以其糧、菜、飼料和加工原料兼用而成為世界上繼水稻、小麥和玉米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我國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2006年已達8000萬畝,幾乎遍及各省市自治區,特別是西部乾旱地區,為扶貧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關鍵作用。近年來,我國馬鈴薯加工企業已達4000~5000家,其中萬噸以上精澱粉加工企業有30余家,2006年加工能力達100萬噸左右。

 
 
 相關鏈結
· 農業部介紹我國農産品質量安全狀況
· 農業部將集中展示和推廣旱作馬鈴薯節水栽培技術
· 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陳偉生回答記者提問
· 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陳毅德回答記者提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