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濟形勢述評:工業結構積極調整自主創新動力增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9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大力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隨著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結構調整繼續取得積極進展,創新動力不斷增強。

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有序推進

  去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煤、電、銅、鋁、鉛鋅、水泥、平板玻璃、電石、焦化、鐵合金、鋼鐵、汽車等13個行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發佈了鋼鐵、汽車、鋁、水泥、紡織等行業發展規劃和有關行業市場準入條件,從環保、土地、安全、能耗、水耗、質量、技術、規模等方面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從嚴控制新上項目,對鐵合金、焦炭、電石等行業實行準入審核。

  有關部門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煤炭、電力、鋼鐵等13個行業淘汰落後生産能力的任務目標。對8個主要高耗能行業,區分鼓勵和允許類、限制類、淘汰類,實施差別電價政策,並擴大實施範圍、提高加價幅度,促使一批落後産能退出市場。

  為有效抑制部分“兩高一資”産品出口,國家調整了部分産品出口退稅和出口關稅政策,擴大了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範圍,今年又分別對鋼材、焦炭等142項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性産品開徵或加徵出口暫行關稅,取消或調減了2831項産品的出口退稅。

  去年下半年,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對煤炭、電力、電解鋁、水泥、紡織、電石、焦化、鐵合金、鋼鐵、汽車行業新開工投資項目進行清理,依法處理了一批違規項目。今年上半年,開展了全國清理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專項大檢查,清理和糾正了一些地方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違規出臺的優惠政策。

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

  目前,隨著國家對鋼鐵等部分産能過剩行業調控政策的逐步落實,高耗能、高排放和部分産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勢頭得到一定遏制,淘汰落後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産品結構優化,産業升級加快,産業集中度提高。鋼鐵行業投資增速2004年一季度高達172.6%,去年轉為低速增長,今年上半年降至9.6%。增長的結構也得到調整,主要是國家批准的首鋼和重鋼搬遷項目開工建設。水泥行業新增投資主要用於建設環保標準較高的大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和餘熱發電項目。鋁、銅加工行業投資主要集中在延長産業鏈和高附加值産品。鐵合金行業投資40%以上用於技術改造和污染治理項目。

  隨著結構調整逐步到位,産品結構和技術水平得到改善,産業佈局向著合理化方向推進。今年國家核準了廣西欽州1000萬噸煉油、武漢石化80萬噸乙烯、重慶85萬噸甲醇和80萬噸氧化鋁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了中海油惠州1200萬噸煉油、福建煉化一體化等重大項目建設。這些都有助於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

裝備製造業發展態勢良好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發展裝備製造業的積極性增強。發電設備、冶金成套設備、礦山機械、石化成套裝置、數控機床等重大裝備技術水平和國産化率穩步提升,一批高效節能、高附加值技術裝備相繼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有力地促進了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

  電力設備研製和生産取得長足進步。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成為我國火電主力機型。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型空冷機組、大型熱電聯産機組等用戶急需的新型高效節能發電設備國産化取得突破。水電設備生産技術由單機容量30萬千瓦提高到70萬千瓦。500千伏直流輸變電設備實現了國産化。

  大型冶金、礦山、石化設備的研製和生産能力顯著提高。我國企業已經掌握了800萬噸鋼鐵聯合企業常規流程裝備的自主生産技術。鞍鋼和第一重型機床廠等企業合作,實現了大型連軋設備自主設計和製造調試。1000萬噸煉油設備國産化率已經達到90%,30萬噸合成氨和52萬噸尿素成套設備實現了國産化。

  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製造業加快發展。在重大裝備技術水平和國産化率穩步提升的帶動下,上半年,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52.4%、52.7%。

  成套技術裝備的國産化有力推動了傳統行業技術升級。目前,在棉紡行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裝備比重已經達到50%,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0個百分點。在服裝行業,幾乎所有骨幹企業都採用了國際先進技術。尤其是年産20萬噸以上的聚酯成套設備、4.5萬噸以上的粘膠成套設備、4萬噸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等技術裝備的國産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纖生産國和化纖成套設備出口國。

高技術産業結構優化趨勢明顯

  今年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1%,高技術産品出口增長18.5%。高技術産業結構優化趨勢明顯,區域佈局更趨合理:

  ——上海、北京等東部發達地區高技術産業加速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生産製造領域向研究開發領域拓展;

  ——中部地區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高技術産業加快崛起。在河南等中部省份,一批太陽能電池優勢企業建立了研發生産基地,在建項目生産能力達到500兆瓦。在武漢,光谷內企業近年來銷售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成為全國光電子産業最集中的區域;

  ——西部地區積極發展特色高技術産業鏈,資源優勢得到發揮。雲南、貴州等省以生物醫藥、有色金屬深度開發、磷化工等産業為龍頭,規劃打造一批高技術産業鏈,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高技術産業領域技術進步與産業升級明顯加快。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戰略轉型加速,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開發與産業化迅速推進,消費類電子信息産業結構升級速度大幅提高。

自主創新動力增強

  今年以來,國家不斷改善政策環境,增加財政投入,對自主創新的激勵和支持進一步加強。

  我國首部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規劃發佈實施,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出了重點部署。54項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實施細則相繼出臺,並正在加快落實。研發投入經費稅前抵扣、研發設備稅收減免和加速折舊等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激發了企業的創新動力和活力。集成電路與軟體、生物等重點産業政策,促進了我國戰略高技術産業的自主發展。

  各級政府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投資的重點,積極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初步調查顯示,今年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省級政府,財政性科技投入增幅高於經常性收入5個百分點左右。

  “十一五”期間,著眼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國家安排投資60億元,高起點、高水平地組織建設十二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資48億元,實施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三期工程。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為實現重大科技創新、突破戰略高技術産業和重點行業發展的“瓶頸”,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技術支撐。

  國家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支持,鼓勵産學研聯合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推動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為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我國在高技術産業發展、節能減排、農業增産增效和提高裝備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重點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産業技術開發項目,積極引導企業研發新技術、新産品。在能源、交通、石油化工、船舶、核電等領域,國家支持了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進一步增強了重大裝備的研製能力。

  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在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領域,實施一批産業化重大專項,支持建設了一批高技術産業化項目,新建了若干國家高技術産業基地。目前,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成果正在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一批規模上千億元的新興産業正在加快形成。

  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確定的十六項科技重大專項的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啟動。“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等重大科技專項即將正式啟動實施。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在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工業整體水平還不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淘汰落後的任務還十分艱巨。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和佈局,提升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是“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農業平穩發展 夏糧連續增産

    今年以來,各地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努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上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夏糧獲得好收成,農民現金收入較快增長,農業各行業平穩運行,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業各行業平穩發展

    來自農業部的一組數字顯示,上半年全國畜牧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豬牛羊禽肉、禽蛋、奶類産量分別達到3652萬噸、1350萬噸、165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2.5%、8%。漁業生産穩步發展,水産品産量2235萬噸,同比增長4.8%。鄉鎮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31765億元,同比增長13.6%。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小麥機械收割水平達81.5%,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農墾經濟運行良好,實現産值630.6億元,同比增長11.6%。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落實科學發展 堅持宏觀調控

    今年以來,全國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宏觀調控措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改革開放有序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但經濟生活中一些突出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運行中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全面正確地判斷當前的經濟形勢呢?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認為,判斷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經濟增長速度,還要看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宏觀指標的綜合表現,看經濟效益、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情況。

中央財政近期新增100億元資金用於節能減排項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7日宣佈,為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在年初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3億元和中央財政預算安排50億元的基礎上,近期中央財政又增加100億元資金,用於節能減排項目。

    據介紹,中央財政將今年安排用於10大重點節能工程和節能管理能力建設的資金增加到90億元,是去年的13倍。至此,今年以來,我國共安排213億元,用於支持節能減排項目。

擔起"裝備中國"的重任: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綜述

    裝備製造業是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建設的戰略性産業,是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對重大技術研發和承擔重大裝備研製生産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規範外資並購我國骨幹企業政策,打破所有制界線,推進産學研結合,出臺了鼓勵、引導兼併重組,形成大型企業集團的具體政策措施。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整體工業化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低空偵察飛行機器人在制博會上亮相(2006年8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我國生物産業取得長足進步 産值已近5000億元

    首屆中國生物産業大會日前在河北石家莊舉行,來自政府和金融界、學術界、産業界的專家匯集一堂,共商推進中國生物産業跨越式發展大計。  

    産業加速形成,繼續保持17%以上快速增長

    在生物産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楊勝利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生物産業正在加速形成,並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市場空間可能是信息産業的10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也表示,生物技術是中國與世界先進科技差距較小的領域之一,最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預計今年該産業將繼續保持17%以上的快速增長。

 
 
 相關鏈結
·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農業平穩發展 夏糧連續增産
·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落實科學發展 堅持宏觀調控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