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守護中華水塔--政協委員建言三江源生態保護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8月12日電(記者崔靜)入夏的青藏高原,草長鷹飛,碧水連天。8月7日至12日,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為團長的全國政協調研組深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考察這一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情況。

    翻越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口,走進三江源核心的藏族牧民新居……9位平均年齡近65歲的全國政協委員,不顧高原缺氧,一路長途跋涉,與基層幹部座談,與藏族牧民交心,談成就,話問題,為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建言獻策……

    草場退化 物種減少——“中華水塔”凸顯生態之憂

    水是生命之源。三江源地區作為青藏高原的核心區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亞洲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三江源地區獨特的生態系統,也讓這裡成為眾多珍稀高寒野生動植物在地球上的唯一家園。然而,在考察中,政協委員們了解到,昔日的自然寶庫如今正面臨著草場退化、水土流失、沙化加劇、生物多樣性萎縮等一系列生態頑疾。

    距青海湖30余公里的塔拉灘,在青海因土地沙化而聞名。據當地老人介紹,三四十年前,生長在塔拉灘的草叢可以沒過膝蓋,在這樣的草場騎馬一圈,褲腿都會被露水打濕。而如今的塔拉灘,一叢叢枯草像牛皮癬一樣附著在廣袤無垠的黃土地上,拳頭大的老鼠洞星羅棋佈。

    “塔拉灘的土地沙漠化問題非常嚴重,但由於地處生態脆弱的高海拔地區,治理難度極大,這也是三江源地區土地沙漠化狀況的集中寫照。”曾任青海省副省長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馬培華憂心地説。

    據統計,在佔地36.3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區,沙漠化土地面積已近3萬平方公里,且仍在以每年52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令委員們揪心的遠不止這些,青海省副省長李津成提供的一系列數字讓政協委員們憂心忡忡——

    目前,三江源地區的中度以上退化草場面積已達12.5萬平方公里,佔可利用草地面積的58%,其中嚴重退化的黑土灘面積達2.8萬平方公里,佔可利用草地面積的15%;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達9.62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26.5%;受到威脅的生物物種佔總種數的15%至20%,高於世界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由於三江源地區極其重要的生態地位,對三江源的保護要有新思路,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加深認識,努力探索實踐,實現三江源生態的有效恢復。”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的話斬釘截鐵。

     全球變暖 超載過牧——政協委員把脈三江源生態惡化之因

    “全球變暖引發的氣溫升高、降水減少,是三江源水資源減少、草場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全國政協委員、農科院農業環境與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林而達在分析三江源生態惡化的原因時開門見山。

    青海省提供的數字也恰恰印證了這一觀點:1961年至今的40多年間,三江源地區年平均氣溫以每年0.32攝氏度的速率上升,而降水量則以平均每十年13.9毫米的速度減少。

    “除自然因素外,草場承載人口過多,超載過牧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全國政協常委洪紱曾認為,在三江源地區,人畜與草場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草場退化、沙化的重要原因。

    據統計,三江源地區牧業人口和牲畜數量分別比建國初期增長了2倍和3倍,草場平均超載56%。在高寒高海拔地區,草木生長本就十分緩慢,加之牲畜過度啃食,草場長期超負荷透支,得不到休養生息,退化草場喪失了修復的功能。

    “退牧還草、生態移民,減少人類生産活動對生態的影響,是恢復三江源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馬培華説,這也正是我國業已啟動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的核心內容。

    為了保護和改善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我國于2005年啟動了這一總投資75億元的生態工程,旨在通過退牧還草、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生態移民、小城鎮建設等項目的實施,緩解三江源地區生態不斷惡化的趨勢。

    “青海省按照規劃,在兩年間,已完成禁牧面積6000余萬畝,減畜100余萬頭只匹,預計到今年底就能實現多年來追求的草畜平衡的目標。”青海省副省長李津成表示,青海省也在積極探索生態移民的新路,讓千百年來以放牧為生的牧民能夠“遷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一排排乾淨整齊的磚瓦房,一個個規劃有序的移民新村……政協委員們在搬遷牧民寬敞的新居裏聽到了他們的心聲:“還是住在磚房好,咱們再也不願回去住帳篷了。”

    “這説明國家實施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是正確而富有成效的,三江源生態治理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楊崇匯欣慰地説。

    以保護為本 以科技為基——政協委員與地方官員共謀三江源建設之路

    如何將三江源保護規劃深入推進?如何穩定搬遷牧民的長期生活?……情係國事,心憂民生,政協委員們一路上暢所欲言,為三江源的保護與建設出謀劃策。

    “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要有長期規劃,在保護中謀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秦大河説。

    “應當加強科學技術在三江源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支撐地位,如通過草畜種改良、有機食品加工等現代農業理念,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全國政協常委宋瑞祥説。

    “國家應當採取措施對三江源地區實行特殊的教育政策,提高這一地區的農牧民素質,使其適應新的生産生活方式,增強脫貧致富的能力。”全國政協委員溫克剛主張。

    “國家也應加大對三江源地區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的扶持力度,通過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和轉移支付制度,保障三江源地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政協委員李善同建議。

    ……

    凝心聚力謀發展,建言獻策促和諧。在參觀點、座談中、趕路時、飯桌上……政協委員們抓住每一個機會交流探討,一個個“金點子”在思想的碰撞中涌現。

    “政協委員們提出的不少建議,讓我們頗有茅塞頓開之感。”陪同考察的青海省副省長李津成由衷地説。青海省委書記強衛、省長宋秀岩在與調研組座談時表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將對這些建議進行認真研究,並結合三江源生態保護的實際工作,予以吸收、採納。

 
 
 相關鏈結
· 青海省副省長:三江源地區不把GDP作幹部考核指標
· 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16億余元改善三江源生態環境
· "三江源生態環境遙感動態監測"等項目研討會舉行
· 三江源移民區建起“文化中心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