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蘇寧: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共建和諧環保社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28日   來源:經濟日報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共建和諧環保社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蘇 寧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環境保護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兩項重要內容。2007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決定將企業環保信息納入人民銀行組織商業銀行建成的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這是兩個部門合作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環境治理與執法,建設和諧環保社會的共同舉措。

    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戰略任務,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十六屆五中全會則進一步明確要“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産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

    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最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在於防範信用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通過準確識別企業、個人身份並長期保存其信用記錄,有助於形成促使企業、個人重視保持良好信用記錄的約束力,這對於社會誠信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從信貸徵信起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根據我國國情和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借鑒國際經驗,近年來,人民銀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在推動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主要表現在:

    一是順利建成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它覆蓋全國所有銀行類金融機構,為每一個有經濟活動能力的企業和個人建立了統一的信用檔案。截至2007年5月末,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共採集1160多萬戶企業和56億多自然人的信息,其中510萬戶企業與近8000萬自然人與金融機構有信貸交易往來。該數據庫為銀行類金融機構各級信貸營業網點開通查詢用戶近20萬個,商業銀行已把從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借款人的信用報告作為審辦信貸業務必不可少的環節。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累計日均查詢量分別為69萬筆和195萬筆,其中2007年5月當月日均查詢量分別達到78萬筆和271萬筆。據調查,通過查詢該數據庫,商業銀行拒絕的企業貸款申請額佔企業貸款申請總額的25%,拒絕的個人信貸申請筆數佔個人信貸申請總數的10%。

    二是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信息採集範圍日益擴大。該數據庫採集的信息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企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企業和個人身份、地址等信息。在公安部和質檢總局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實現了商業銀行櫃臺公民身份信息的聯網核查,近期也將實現和組織機構代碼信息的聯網核查。屆時,商業銀行在辦理結算賬戶開戶、信貸等各項業務時,可以在線核查個人身份和企業組織機構代碼信息;第二類是銀行信貸信息,包括貸款、信用卡、擔保等信息;第三類是非在銀行負債信息,包括企業和個人欠繳電信、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費用信息;第四類是企業和個人遵紀守法信息,系統之外,企業和個人在經濟活動中因履行法定義務而形成的債務信息,包括民事案件強制執行信息、已公告的欠稅信息、企業欠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信息以及環保、質檢等行政執法信息。上述信息中,來自金融機構的信貸信息已全面入庫,其他各類對於欠稅、繳納社會保險費信息以及環保、質檢等行政執法信息,人民銀行已與相關部門或機構達成共識,正在或者將要開展相關試點工作。

    三是徵信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相關標準已經出臺。為保障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的健康快速發展,規範徵信活動中信息提供方和信息使用方的業務語言,人民銀行加快了徵信標準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目前,人民銀行已通過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框架,正式發佈了徵信數據元、信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規範兩類標準。前者通過對徵信涉及到的基礎性、通用性數據元名稱、定義、表示等做出統一的規定,消除徵信數據元描述的混亂現象,對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使用效率具有積極的支持促進作用。後者通過對信用、信用評級以及相關的術語做出明確定義,對信用評級機構執業行為、內部制度、開展評級業務的原則和程序、結果的發佈以及對評級機構的管理方式和內容等方面進行規範,有助於提高信用評級機構評級質量,有效保護投資人和商業銀行的利益,引導評級業健康發展。

    四是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現在,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急需資金但得不到貸款,另一方面一些銀行有大量資金卻貸不出去,一個主要原因是銀行和企業之間缺乏良好的信用關係。相當多的中小企業簡單地認為只要項目好就應該得到銀行貸款。但是銀行並不這樣看,銀行發放貸款必須保證貸款能夠得到償還,在沒有抵押和擔保的情況下,就要看企業的信用狀況。銀行發放信用貸款,不僅僅看項目的好壞,還要通過觀察企業的長期信用狀況來決定是否發放,發放的額度也是根據企業信用的積累逐步增加的。因此,要增加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就必須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長期信用關係。

    在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及商業銀行的支持下,人民銀行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範圍開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主要內容包括:通過宣傳、教育及培訓,強化中小企業信用意識,建立健全中小企業各項制度,借助徵信平臺為尚未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中小企業建立信用檔案,引導商業銀行從這些檔案信息中篩選新的貸款客戶,鼓勵中小企業和當地銀行建立長期信用關係,構建中小企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截至2007年5月末,人民銀行分支行協調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部門,共同組織了2萬多次對中小企業的宣傳及培訓,為20多萬戶從未有貸款的中小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商業銀行通過徵信平臺查詢這些檔案信息,已為其中的17萬多戶企業提供了授信或貸款。

    發揮徵信體系的支持作用,建設和諧環保社會

    人民銀行與環保總局從2005年9月起開展合作,決定借助徵信平臺,將企業環保信息作為商業銀行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的重要依據。這是綜合運用法律、經濟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的有益嘗試,其意義和作用在於通過建立環保部門和金融部門的聯動機制,利用信貸杠桿提高違法代價,促使企業樹立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及信用意識,加大環保部門的執法力度,合力營造“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社會氛圍,為建設和諧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人民銀行和環保總局首先將企業環境違法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主要是“打擊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形成的企業環境違法信息。目前,已有近15000條企業環境違法信息進入該數據庫並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查詢服務。這為商業銀行防範因企業環境違法帶來的信貸風險提供了有力支持,商業銀行已將企業信用報告中的環保信息作為貸款審批的重要參考依據。例如,工商銀行某支行受理某公司500萬元的貸款申請時,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該企業的信用報告,了解到該公司曾于2006年8月因排污超標遭到當地環保局重罰,因而拒絕了企業的貸款申請。再如中信銀行某支行在受理某公司的貸款申請時,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到該公司有一條涉及環境違規的不良記錄後,便在決定是否放貸前先主動與當地環保部門核實相關情況。依託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覆蓋全國的網絡平臺,金融、環保聯動機制的影響力迅速在全國顯現,大量企業提高了環保守法意識,這為建設環保社會創造了有利的微觀基礎。

    將來,待條件成熟後,各級環保部門日常環境執法、環保審批、環保認證、清潔生産審計、環保先進獎勵等信息也將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屆時,徵信體系對環保工作的支持作用將更加明顯。

    除此以外,人民銀行和環保總局正會同相關部門進行研究,按照國家産業政策和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適時發佈信貸政策指引,督促和指導商業銀行將産業政策和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信貸管理的重要內容並實行區別對待的信貸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環保信貸風險預警控制體系,不斷優化信貸投向。對符合環境保護政策的産業和項目給予信貸支持,對限制和淘汰類的項目以及存在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要嚴格控制貸款投放,壓縮授信甚至不予授信。要在全社會範圍內加強對企業環保守法情況的監督和制約,以此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為建設和諧社會夯實基礎。

 
 
 相關鏈結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
· 央行副行長蘇寧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問題答問
· 周強要求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政績考核
· 蔣正華強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 全國地方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江蘇南京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