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保險、補貼讓養豬戶“定心”
8月18日,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南莊子村農民梁紅利領到了1800元的能繁母豬補貼款。“有了政府的好政策,今後還會繼續養豬!”梁紅利高興地説。為恢復生豬生産,促進農戶的養豬積極性,北京市日前出臺了《北京市能繁母豬補貼辦法》,規定每頭能繁母豬補貼100元。經過摸底調查,從8月16日開始,北京市有關部門將1987.7萬元的補貼款陸續發放到農民手中,508個規模養殖場和2471個村的農戶因此受益。截至今年8月,北京市能繁母豬存欄21.3萬頭,比6月增長21.7%,比去年同期增長12.7%。
此外,從今年5月起,北京市正式啟動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其中生豬保險由市財政承擔保費50%,區縣財政承擔保費30%。順義區北郎中種豬場的負責人介紹,他們今年投保種豬2萬頭,每頭種豬保費100元,個人只需承擔20元。
在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過程中,北京市將種豬産業作為發展重點,共安排48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5個種豬産業項目,從引種、選育、技術改造等環節給予支持。為改變規模化養豬場污水橫流、糞便污染嚴重的現狀,北京市今年專門安排資金5450萬元對160個養豬場進行糞污治理,治理規模豬場達到326個,佔總數的78% 。北京市畜牧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繼續加大規模豬場糞污治理力度,計劃再用一年時間將未治理的92個規模豬場全部治理完,實現種養結合,糞肥和肥水還田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北京市1—8月份豬出欄210萬頭,生豬存欄185萬頭,生豬存欄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抑制。
監管——把住安全關,市民吃著“放心”
9月3日,上海市浦東區的程女士剛從超市買了幾斤豬肉,“我們家裏吃的肉一般都從超市買,有的品牌還有質量追溯系統,拿起來一掃描就知道是哪兒産的,吃得放心!”近年來,上海在推進都市型現代畜牧業的過程中,始終以保障市民畜産品消費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上海市積極推進生豬二維碼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在5個區縣以及部分屠宰場、市境道口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啟動實施試點工作,共發放移動智慧識讀器440台、IC卡330張,上傳追溯信息4.3萬條。目前,上海市範圍內生豬二維碼耳標佩戴率基本達到全覆蓋,動物防疫、檢疫和監督三大環節聯絡更加緊密,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初步邁入信息化管理軌道。
上海市大約70%的畜産品需外省市提供,他們加強了進滬道口的監管,防止不潔和病死畜禽上市。
機制——“六方合作”新模式,拉長産業鏈條
記者近日在各地採訪生豬生産情況時了解到,養殖戶缺資金、缺技術、市場信息滯後等問題較為突出。四川省簡陽市探索出金融機構、擔保公司、飼料加工企業、種畜場、協會農戶、肉食品加工企業等6個利益主體在政策引導下,建立起一種多方共贏的“六方合作”的新機制。
簡陽市堅持“兩低一高”保護農戶利益。農戶賒銷飼料價格每噸低於市價100元,賒銷或配送的仔豬價格低於市價3%至5%,肉食品加工企業在豬肉收購環節中以高於市價每噸600元回購協會農戶優質肉豬。統一建圈、統一豬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管理技術、統一保險,又加速推進了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産業化。作為“六方合作”的首批試點村,簡陽市南堰村去年共有160余戶村民參加試點,養殖生豬7860頭,當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南堰村養豬協會會長鐘子敏説:“‘六方合作’讓農民養豬幾乎是零風險,架起了農民致富的橋梁,很受大家的歡迎。”
據介紹,簡陽市今年將在10個鄉鎮23個村全面推廣“六方合作”,預計年出欄生豬20萬頭,實現産值2億元,使2000余農戶戶均增收1.8萬元。 (記者 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