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從民生起步
——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紀實
新華社重慶9月13日電(記者 劉健、張琴)重慶,一個城鄉收入差距高達4:1的西部地區,今年6月和成都一起獲批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改革落腳點直指民生。重慶市確定推進戶籍、土地、社會保障、公共財政、農村金融、行政體制等六項制度改革,拆除橫亙在城鄉之間的“高墻”。
建立新型農民工制度
重慶九龍坡區白市驛鎮高峰寺村村民鐘志倫一家,今後將基本不花錢就住上80平方米的高標準城市小區房。
“農村老房換成城裏新房,承包地變成養老保險和工作,今後就變成真正的城裏人了!”鐘志倫談及未來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
作為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先行示範區,九龍坡區西彭、白市驛和華岩3個鎮的農民,都將像鐘志倫一樣完完全全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換宅基地”的辦法,九龍坡區制定了12項配套制度,確保農民在子女入學、就業扶持、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各個方面享受與當地市民一樣的待遇。
九龍坡區區委書記鄭洪説,城鄉統籌改革難點在於現行的土地和戶籍制度,如果農民進城無法享受和市民一樣的社會保障,那麼,城市戶口只是一張廢紙。
重慶市3100萬人口中有80%左右在農村,700多萬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進城農民工“城鄉候鳥”的身份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農民工問題十分突出。
重慶市委書記汪洋表示,建立新型農民工制度是重慶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點和突破口,要逐步推進戶籍、社保、土地使用以及財政、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
令人欣喜的是,重慶市將在2012年前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劃分。
如今,重慶市各種因地制宜的探索都在進行:在巫山縣,農民進城變市民,政府還要發放1000至3000元不等的補助;北碚區規定進城務工農民,只要有穩定職業、有居住地方者均可申請登記為城鎮居民;在忠縣,近七千名農民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程中成為“綠色工人”……
“重慶有信心不會出現貧民窟”
重慶市2020年城鎮化率從目前的45.2%提升到70%,這意味著在未來13年中,將有800萬左右的農民變為市民。
今年6月,一次海外媒體的聯合採訪中,有記者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重慶會不會出現貧民窟?”
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回答:“近千萬農民進城,不會出現貧民窟,我們有這個信心。”
農民工能不能真正地進入城市,居住很關鍵。南岸區創建“一人一天一元租金”的現代化公寓,讓農民工漸漸融入都市生活。
南岸區龍門浩街道的“陽光公寓”裏,140多位農民工有圖書室、文藝表演隊,還準備創建自己的文化網站。54歲的農民工冉長明説:“這裡人均居住面積為8平方米,住宿費加水電氣費用,一個月只需46元。以前打工時只能住在石棉瓦房,蒼蠅和蚊子多得很,每月還要100多元錢房租。”
從2005年開始,南岸區採取“政府投入、社區管理、市場運行、以寓養寓”的模式,投資250余萬元建成覆蓋全部街道的7個“陽光公寓”,入住農民工達4000多人。明年,南岸區還將針對農民工等低收入群體陸續推出1萬套低價、低租房。
此外,能不能充分就業也是農民工進城的保證。重慶市在江北區魚嘴鎮啟動了三個充分就業試點村。江北區制定了創建標準,包括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95%;實現農村“零轉移就業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就業;實施農民工專業技術培訓;建立勞務經紀人隊伍等。
雙溪村村支書李龍會説:“江北區有20多所可提供職業培訓的學校,村民們大都可以在3至5個月內學會一項技術,這對就業大有好處。”
重慶市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工就業的優惠政策:率先在全國出臺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補助辦法,在703個街道(鄉鎮)建立社會保障工作機構,為農民工求職就業提供服務。富僑保健、石龍技工、三峽服裝、重慶月嫂、五金巧匠、黔江港務裝卸等特色勞務品牌在全國叫響。
打造覆蓋農村的保障網
重慶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認為,800萬農民進城後,重慶仍有約1000萬農民住在農村。城鄉之間的保障體系差距很大,這也是改革最突出的問題。
自2003年,重慶市就開始進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點工作。目前,有農村居民的39個區縣已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8.03萬人享受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眼看出欄生豬因疫死亡,農民辛苦種植的水果被害蟲一掃而光,誰為農民損失“埋單”?9月1日,重慶渝北、黔江、合川和忠縣農業保險試點正式啟動,接連經歷百年不遇旱災和洪災的重慶農民吃上了“定心丸”。農業保險試點首次由財政補貼保費方式,對當地農民養奶牛、生豬和種植柑橘實行保險。
此外,《重慶市農民工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和《重慶市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試行辦法》分別從7月1日和10月1日起實施;重慶市近日還成為勞動保障部城鎮非從業居民醫保改革的79個試點城市之一。這樣,與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配合,將形成無縫覆蓋的全民醫保體系。
重慶市財政局局長馬千真表示,今年,重慶市財政還籌集12億元專項用於社會保障的四個“全覆蓋”工程,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城鄉醫療救助和兒童計劃免疫覆蓋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