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3700萬“農民”變“網民”意味著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馮曉芳、黃全權)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産業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網民人數達374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1%;同期我國城鎮網民數達1.25億人,普及率為21.6%。

    3700萬“農民”變“網民”,意味著農村地區信息“邊緣化”的局面正在加速改變。統計顯示,2006年底我國有農村網民2310萬人。在“十一五”規劃中,信息産業部將我國農村通信發展目標定為“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 顯然,農村通信基礎設施的改變,對縮小農村和城市“數字鴻溝”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青年農民和外出務工農民是3700萬農村網民的主流。在對諸如網絡音樂、網絡遊戲、網絡影視等互聯網娛樂功能的使用上,農村網民和城鎮網民相當。但是,相對於城鎮網民,農村網民對網絡新聞、搜索引擎、網絡購物、網上銀行和網上炒股等應用要低很多。

    除了對互聯網的普遍應用,可喜的是,一些針對農村特點的互聯網應用正在向縱深發展。在四川,由中國聯通開發的“天府農業信息網”在各鄉鎮設立信息服務站,聘請信息服務員針對本地實際需求把涉農權威信息分類整理,根據農民的需要,發往農民的固定、移動信息接收終端,包括固定電話、手機、信息機、互聯網等。農民自己的養殖等信息也可以通過信息員發送至網絡。信息暢通,已讓脫貧駛入“快車道”。

    “信息傳遞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信息傳遞本身,而且體現在它所能帶來的巨大附加值上,讓更多農民從信息化發展中受益,是我國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目標。”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滿強説。

    因此,“農民”變“網民”,更意味著要加大農村信息化的有益探索,才能開拓出農民新的致富之路。在互聯網加速滲透社會生活時,有關部門和企業要深入到農村和農民當中,加快農民對互聯網的感知和應用,並開發出適合農村的信息服務産品,改變傳統的農村經營和銷售模式,才能真正縮小信息時代的城鄉“數字鴻溝”。

 
 
 相關鏈結
· 互聯網改變人們生活加速向中國經濟社會全面滲透
· 我國網站數達131萬個 互聯網出入口帶寬達112G
· 我國有線和無線互聯網加速融合 帶來更便利服務
· 科學生活:互聯網技術促使圖書館資源數字化
· 福建省規範利用互聯網從事印刷經營活動的行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