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專訪萬季飛:辦好上海世博會是全國人民的責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辦好上海世博會是全國人民的責任
——訪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執行主任、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

    8月5日,上海黃浦區半淞園社區的老媽媽腰鼓隊在社區新建的“世博街”上跳起腰鼓舞。當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迎來開幕倒計時1000天。 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張毅)2010年上海世博會北京宣傳周暨“走進世博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暨世博會歷史回顧展覽”,9月28日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南廣場開幕。宣傳周活動和巡展,是今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宣傳工作的重點之一。這一活動自今年8月以來先後在上海和南京舉行。年底前還將在杭州、重慶、廣州等城市舉行。

    上海世博會是全國人民的世博會

    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執行主任、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2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世博會是全國人民的世博會,是各省區市的世博會。世博會不僅是展示上海的一個平臺,更是展示中華民族燦爛文明、深厚文化積澱和我國改革開放成果的大平臺。

    萬季飛介紹説,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是我國首次舉辦的註冊類世博會。申辦和籌辦上海世博會是國家行為,不僅是上海的責任,也是全國的責任,更是全國人民的責任。世博會不是一般的洽談會或展覽會,而是展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進步的重要舞臺,對於促進國際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舉辦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在上海舉辦世博會,也是加快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機遇。國內各有關方面、各界人士,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和熱情,了解上海世博會、支持並積極參與上海世博會,以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世界文明的理念,辦好上海世博會。

    中央對上海世博會的申辦籌辦十分重視

    萬季飛指出,申辦上海世博會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1999年11月,國務院批准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2000年3月,國務院成立申辦委員會。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親自領導和參與了申辦活動。2002年12月3日,在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大會上,我國獲得了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2004年6月,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和執委會。組委會由吳儀副總理擔任主任委員,中央相關部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35個單位組成。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組委會各成員積極參與各項籌辦工作,形成了集中力量、共辦世博的良好局面。

    萬季飛介紹説,中央主要領導對世博會籌辦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9月12日,國務院第191次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24日和25日先後召開了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第五次會議和上海世博會國內參展動員會等,研究部署上海世博會各項籌辦工作,把籌辦工作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各省區市和重點企業將獨立建館

    萬季飛説,參加上海世博會的所有國家都將設立國家館,中國也不例外。中國館和主題館將是本屆世博會的亮點,同時也是籌辦工作的難點和重點。

    據了解,中國展區包括中國國家館、各省區市聯合館和港澳特區和台灣地區館。世博會組委會將在世博會園區的中國展區內設立省區市館,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在600平方米的室內展示面積內,各省區市將結合各自特色資源與城市發展特點,在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下,自行策劃和布展。從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各省區市展示籌備工作將分概念策劃、展示設計和布展實施三個階段實施。除了實物展覽外,網上世博會以及世博會期間的論壇、文化演藝活動,也是各省區市參與上海世博會的重要途徑。

    另外,上海世博會組委會還設立了16個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至6000平方米不等的企業館,計劃其中10個為中國著名品牌企業館,6個為外國公司館。國有大型骨幹企業以及民營企業都可參與10個企業館的競逐。香港和澳門特區將獨立建館參展,展出面積約800平方米。關於台灣地區如何參展,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萬季飛介紹説,為了讓國內更多的人了解世博會、參與世博會,按照組委會的計劃,2008年,宣傳周和巡展活動將走進天津、浙江、江蘇、山東、湖北、陜西、雲南、香港和澳門。2009年,宣傳周和巡展活動還將進入安徽、四川、河南、福建、湖南、遼寧、貴州等地。

 
 
 相關鏈結
· 上海世博會北京宣傳周暨世博會歷史回顧展覽開幕
· 上海世博會園區已開工建築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
· 16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
·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國內參展工作已經正式啟動
· "世博效應"正在放大 服務全國的平臺可否再夯實
· 上海世博會:為全中國搭起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平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