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從我國經濟調控措施著力點看産業結構調整喜與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韓潔、陳玉明)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在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流動性過剩氾濫、貿易順差擴大、投資和工業能耗居高不下等突出問題,加大了調控的力度,結構調整又有新的進展。

    調控措施密集 結構優化成效初顯

    産業結構不合理,不僅加大資源環境壓力,也影響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提高。今年以來,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在不斷加大“三農”投入、壯大農業的基礎上,將調控重點瞄準工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的發展。

    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促進節能減排成為産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繼今年6月對包括鋼坯、焦炭、天然石墨等142項“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産品調高或開徵出口關稅,我國又于7月1日起一次性取消553項“兩高一資”産品的出口退稅,調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這些調控措施作用下,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最新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大型燃汽輪機、直流輸電設備等實現國産化,發電設備、冶金成套設備、數控機床等重大技術裝備國産化穩步提高。在高附加值産品比重提高的同時,水泥、鋼鐵、煤炭等行業淘汰落後産能進程加快。

    與此同時,我國還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啟動“區域限批”政策並陸續關閉一些産能落後的火電、水泥、焦炭、鋼鐵等企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不但延續了2006年的下降勢頭,而且兩項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排放總量也首次雙雙下降。

    此外,在農業生産方面,我國出臺了諸多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今年以來我國農業生産穩定增長,夏糧和早稻喜獲豐收,全年糧食産量有望連續四年實現豐收。

    在服務業領域,我國今年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服務業的産業政策,今年3月國務院專門下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儘快使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産業。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服務業發展總體良好,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5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也出現加速發展勢頭。

    升級壓力猶存 深層次矛盾亟待破解

    雖然當前我國抑制“兩高一資”行業投資初見成效,但是投資中的産業結構問題進一步凸顯,第三産業呈現增速繼續減慢、比重持續下降的尷尬局面。

    我國“十一五”規劃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之一,是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我國GDP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3個百分點。而目前的嚴峻現實是,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在2002年達到峰值以來一路走低,由41.5%減低到2006年的39.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45.7%降到38.6%。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中,第三産業投資增長2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比回落2.7個百分點。

    相反,我國第二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則一路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5.5%。當前,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産增速亦有加快跡象,反彈苗頭值得關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説,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沒有解決。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工業大而不強,缺乏自主知識産權、核心技術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業和企業所佔比重過高;服務業發展滯後,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需求。

    馬凱指出,要解決這些深層次矛盾,就要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重視發展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重視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提高服務業和高技術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多種調控工具配合 瞄準現代産業體系

    從今年12月1日開始,我國將廢止2004年發佈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實施新修訂的目錄。新舊目錄最大的不同是明確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資源性外資項目準入,同時進一步鼓勵外資進入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生態環境保護以及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新材料製造等産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説,這一舉措的背後體現了國家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的意圖。

    黨的十七大勾勒了我國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的藍圖: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製造業,淘汰落後生産能力;提升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産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以及加強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産業和綜合運輸體系等。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説,自主創新是發展現代産業的關鍵。我國紡織工業在全球紡織産業鏈結構中處於加工地位,自主創新能力弱,落後的技術裝備仍佔較大比重,品牌創新含量低,以貼牌加工為主,國內的高端市場基本由國際品牌覆蓋。

    “如果繼續延續過去粗放發展的模式,我國紡織行業在國際競爭中不僅難以走出國際市場低附加值的境地,而且也難以應對先進生産力、新的貿易保護主義等尖銳挑戰。”他説。

    為了引導産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産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對此,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將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工具,並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通過改革資源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和支持節能減排的政策體系等措施,積極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解讀: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的産業結構 增長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曾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物質文明是人類在社會發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質成果,它表現為物質生産的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力度加大力促國家産業結構升級

    從今年7月1日開始,我國將實行新的出口退稅政策,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産品的出口退稅將被取消,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將進一步降低。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再次表明國家緩解貿易順差過大、調整産業結構的決心。

    經濟形勢報道:"生態文明"向中國發展提出新要求

    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之一,這是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新闡述。在中國大步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路邁進之時,無論是産業結構、增長方式還是消費模式,無論是單位、企業還是個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正在成為共同要求。

 
 
 相關鏈結
· 溫家寶指出要加快推進産業結構升級和自主創新
· 解讀: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的産業結構 增長方式
· 人民時評:20億元産業結構調整基金能否四兩撥千斤
·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力度加大力促國家産業結構升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