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劉羊旸)農村的消費狀況和水平與農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中國消費者協會4日發佈的“農村消費維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當今農村消費正出現新的趨勢,從中也折射出農民生活在這幾年中的五大變化。
據中消協秘書長助理丁世和介紹,本次調查在農村消費狀況方面主要出了兩個問卷題:一個是農民去年把錢主要花在哪些方面?這個問題主要是了解農村的消費結構狀況;還有一個是今後農民要把錢往哪花?主要了解農民的消費意向、消費趨勢。
調查結果表明,被訪者去年最主要的三類支出分別是:吃、農資和教育。此外,“醫療、住”在被訪者的支出結構中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被訪者攢錢的主要用途有:子女教育、建房裝修、買農資、醫療、養老。
“本次調查結果在農村消費趨勢方面給我們提供了重要啟示。”丁世和説,對比2003年中消協所做的農村消費狀況調查,折射出了農民生活的五大變化:
一是,農民在花錢的安排上,表現出來的是生産和生活並重,對生産的投入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向。2003年預期投入為19%,2007年預期投入為23.3%。説明農民仍然把發展生産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是,農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預期投入由2003年的43.6%下降到2007年的33.8%,下降近10個百分點。
“這樣大幅度的下降我們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農民的收入已較過去有很大提高,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佔收入比重開始下降;再一個就是國家有關義務教育政策的落實效果開始顯現,使農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減少。”丁世和説。
三是,農民在建房裝修方面的預期投入由2003年的1.6%增加到2007年的9.3%。這表明農民在改善居住質量方面願望較為強烈,或者説農民改善生活可能首選從改善居住質量開始。
四是,農民在醫療養老方面的預期投入由2003年的4%增加到2007年的9.2%,上升幅度也較大。這説明隨著生活狀況的好轉,農民對健康和未來生活質量開始關注,並做出安排。
五是,婚嫁方面的預期投入由2003年的6%下降到2007年的2.3%。這一變化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農民的收入確實是增加了,故而這方面的預期投入比重下降。
“同時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農村的風俗習慣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明顯好轉,因此這方面的預期投入大幅度減少。”丁世和説。
據悉,為了解當前農村消費、消費環境及消費維權方面的變化情況,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山東、江蘇、福建、江西、湖南、安徽、甘肅、四川和雲南9個省消協組織開展調查,從今年4月5日開始至10月20日結束,調查涉及9個省的54個縣162個行政村6239個農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