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2月6日電(記者程士華)6日下午,經安徽省河道管理部門專家組論證認定,長江枯水期水位陡落、岸坡較陡等自然因素是造成蕪湖段百餘米崩岸的主要原因。
蕪湖市河道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蘇玉喜説,崩岸的原因是綜合性的。經河道部門組織的專家組論證,崩岸原因已經查明,枯水期水位陡降、水流沖刷、岸坡較陡等自然原因是岸坡失穩的主要因素。該崩岸點為窩崩。專家組制定治理方案已經出臺,打算拋石鎖口,再向窩內拋大量沙袋加固岸坡。同時,對已經産生裂縫的河岸進行削坡減載,將現在的陡坡處理平緩以減少負荷。有關部門將按照治理方案立即開始治理坍塌岸坡。
高級工程師蘇玉喜説,該崩岸段岸坡比較陡峭,且附近有一個分流點,江水對岸坡形成了較為強大的沖刷力。此外,附近的江底還有一個10多米的深槽,江底水流紊亂,暗流、漩渦較多,對河岸的沖刷力較強。長期的沖刷對岸坡基部形成了一種掏空作用。
同時,長江目前正處於枯水期,近期的江水陡降使得岸坡失去了水流的頂托作用,岸坡與水流的均衡狀態被破壞。水流沖刷的掏空作用與水位陡降效應疊加,更易出現河岸大面積崩塌。
12月1日,長江蕪湖段發生崩岸,此後數日內又發生了多次小面積崩岸,累計岸線崩塌長度達13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