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重慶高法提醒農民工充分運用《勞動合同法》維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12月11日電(記者朱薇)過去,勞動者遭遇欠薪後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糾紛處理週期長、勞動者維權成本高。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宋令友介紹説,《勞動合同法》突破了這一制度設計,勞動者遭遇欠薪可直接向法院申請支付令。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對於勞動爭議的處理機制,可簡要概括為“一調一裁二審”,其中勞動仲裁是訴訟的前置程序。宋令友表示,這一機制的突出問題在於糾紛處理週期長、勞動者維權成本高。如勞動仲裁的時限為60日,一審的審限在普通程序下為6個月,簡易程序下為3個月,二審的審限為3個月。在這種處理機制下,勞動者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勞動權利。

    宋令友介紹説,《勞動合同法》在勞動爭議的處理上,引入了《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督促程序,規定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請支付令,無需先行仲裁。

    宋令友同時也表示,支付令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為《民事訴訟法》規定,只要債務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內提出書面異議的,則支付令自行失效。所以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還有賴於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根本性變革,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已對這一問題有所涉及。 

    重慶高法:“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不意味著“鐵飯碗”

    新華社重慶12月11日電(記者朱薇)《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有權要求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宋令友日前表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可在協商下解除,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並非享有“鐵飯碗”。

    按《勞動合同法》規定,如果勞動者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的;或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或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該法第39條和第40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那麼只要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就應該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對以上規定,宋令友表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不意味著簽訂該類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即享有“鐵飯碗”,勞動者可與用人單位協商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一定情況下,仍然有權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勞動者違規、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嚴重影響本職工作、被追究刑事責任等。

    宋令友説,《勞動合同法》在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上有所放寬,從長遠來看,對用人單位的用人機制的改善、勞動者積極性的增強、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都會産生積極的作用。

    重慶高法提醒農民工充分運用《勞動合同法》維權

    新華社重慶12月11日電(記者朱薇)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將會給勞動者的權益以及權益的維護帶來變化,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宋令友提醒廣大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勞動合同法》下農民工與市民工享有同等保護,農民工應充分運用《勞動合同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和相關法律的配套跟進,進城農民工與城市的其他勞動者在越來越多的方面享有相同的待遇並將走向完全平等。”宋令友表示,農民工只是從身份的角度來講的,與勞動者的劃分不同,只要是屬於《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的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係的勞動者,無論他的身份是農民工,還是市民工,都受《勞動合同法》的保護。

    宋令友介紹説,《勞動合同法》還在以下三個方面對進城農民工的權益保護進行了體現。一是規範勞務派遣制度,無論農民工係屬哪一個法律上的用工主體,用人單位和派遣單位都應對農民工的權益承擔保障責任。二是規範承包經營下的勞動責任,農民工無論是在何种經營模式下,就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的情形都可以向發包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追索。三是規範非全日制用工,農民工如果作為非全日制用工的,其合法權益有相應的條款進行保障。

    重慶高法:用人單位不履行告知義務可能會被認定為欺詐

    新華社重慶12月11日電(記者朱薇)記者從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勞動合同法》規定了用工告知制度,如果用人單位不履行告知義務導致勞動者做出錯誤的意思表示而簽訂勞動合同,可能構成欺詐。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宋令友介紹説,《勞動合同法》規定了用工告知制度,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在招用勞動者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客觀真實地向勞動者説明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産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同時,對勞動者要求了解的一些其他情況應當是涉及其自身利益的事項,例如職務職級晉陞、職工福利、休假休息、社會保障、工資發放辦法、工資增長機制等方面的情況,用人單位應作出如實回答。

    宋令友表示,如果用人單位未告知或者不如實告知這些情況,導致勞動者做出錯誤的意思表示而簽訂勞動合同,被認定構成欺詐的,則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如果因此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依法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鏈結
· 全總通報違反和規避勞動合同法律法規三類行為
· 全國總工會:3類行為違反和規避勞動合同法律法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