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韓潔、王婭妮)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負責人表示,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投入將優先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基層和群眾傾斜。這“三個傾斜”,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體現了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
得益於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等因素,2003年至2007年5年間,我國財政收支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財政收入累計約17萬億元,比上一個5年增加10萬億元,年均增長22%,今年將超過5.1萬億元,同比增長31%左右。財政收入持續大幅度增加,為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實現社會公平創造了良好條件。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財政收入持續大幅度增長的條件下,我國財政部門不斷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公共財政支出重點逐步向薄弱地區和薄弱領域傾斜。但由於歷史欠賬較多、財政支出結構仍不盡合理等因素,公共財政用於農村建設和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的投入仍然不足,“共建共享”在這些領域體現得不夠充分。
黨的十七大提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財政投入的“三個傾斜”,符合黨的十七大精神,是統籌城鄉之間、經濟社會之間發展的需要。
財政投入的“三個傾斜”,顯示了國家集中力量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支持基礎教育和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決心。明年,我國城鄉居民將切身感受到財政投入“三個傾斜”的諸多實惠:農民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將較大幅度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將繼續提高;城鎮非從業居民將被逐步納入“醫保”覆蓋範圍,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同步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將全面實施……
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理應用之於民。在努力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協調發展,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向科學軌道轉變的重要任務之時,財政投入“三個傾斜”是人民群眾的期盼,也是財政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