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南四湖人工濕地,綠意濃濃,美不勝收。陳寶成攝
南四湖,三百里,蓮藕千畝蘆萬頃;微山水,一路歌,清流朝北向冀津。
進入12月,山東濟寧市南四湖流域的農民迎來了收穫的季節。割蘆竹、挖蓮藕、曬菱角,新薛河入湖口5000畝濕地上,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濕地給當地農民帶來豐厚的收入,也使南四湖水質近年來得到明顯改善。
“濟寧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擔負重要調蓄功能的南四湖溝通4省32個縣市區3.17萬平方公里流域的河流,確保調水水質安全的任務艱巨而光榮。”濟寧市委書記孫守剛説,“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我們將加大力度實施‘碧水行動’攻堅戰役和人工濕地凈化水質工程,使南水北調治污取得新進展,同時促進湖區群眾持續增收。”
退耕還濕:保水增收兩不誤
南四湖地處山東南部,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連接而成,總面積1266平方公里,承接著魯豫蘇皖4省53條河流。幾年前,大規模的圍湖造田,上遊造紙、化工等企業排放污水,使南四湖約38萬畝濕地遭到破壞。
2005年3月起,濟寧市在新薛河入湖口實施人工濕地示範工程,陸續建成人工濕地、修復原始生態濕地6.5萬畝。如今,濕地對污染水的降解效果已初步顯現:在濕地植物茂盛期,COD(化學需氧量)的去除率為50%左右,總磷去除率為60%,氨氮去除率可達65%以上。日前,相關部門對南四湖水質進行採樣監測,結果顯示,多個斷面達到Ⅲ類水質要求。
“濕地凈化了水面,野鴨子、紅鸛子來這兒築巢,多年不見的毛刀魚也回到了微山湖。”站在黃澄澄的蘆竹前,微山縣昭陽街道西萬三村的張延亮興奮地説。
濕地建設帶動了農民增收。2006年,張延亮種植3畝蘆竹,畝均收穫1.5噸,按每噸500元計算,收入2000多元。“這還不算補貼的錢。”他説,“政府每畝給400元補貼,蘆竹種子免費提供,還出面與3家造紙廠簽訂長年收購合同,使大夥沒了後顧之憂。”
在微山縣昭陽淺水藕種植基地,記者見到負責人樊祥斌。“眼下正是蓮藕收穫季節,銷量大,價格也不錯。”樊祥斌説,“政府特別支持濕地建設,7月,10號颱風帶著冰雹,把蓮藕砸得東倒西歪,第二天政府就給了10萬塊錢補助。”
治、用、保:開拓治污新思路
“開車一路向南行,聞到臭味到濟寧。”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時,不少人擔心濟寧的工業污染影響調水質量。對此,濟寧市強調,一定要通過“治、用、保”三項措施,確保南四湖達到Ⅲ類水質要求。
山東省南四湖東平湖環境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建軍介紹,“治”就是通過結構調整、清潔生産、末端治理等,從上遊源頭治污。這方面,濟寧執行的排放標準比國家標準更嚴格,如南四湖距入湖口15公里以內的重點保護區COD排放標準要小于60mg/L,15公里以外一般保護區要小于100mg/L。“用”是污水處理後不直接入湖,而是回用於生産、農業灌溉或城市景觀設施。“保”是將未利用的水引入濕地,自然凈化,最終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我們已經發展到以用為主、以治為輔的新階段,污水基本零排放。”談起水污染治理,山東菱花集團董事長江保安信心十足。
菱花集團製造味精要用大量的水,如何實現零排放?江保安帶我們來到生産廠區,指著一座巨大的機器説:“這叫四效蒸發裝置,一天能處理高濃度發酵廢液1500立方米,從中提取15噸菌體蛋白、130噸硫酸銨、85噸脫鹽液等副産品。經過提煉後的冷凝水全部回用於生産。”
“有了環保科技作保障,廢水也可創效益,還能讓企業少排水、排達標的水,為保障南水北調的水質做出貢獻。”江保安説。(記者 馬躍峰 崔 鵬)
[背景鏈結]
為確保南水北調東線水質安全,濟寧市在建設新薛河5000畝人工濕地的基礎上,又在高樓鄉、昭陽彭口閘村、留莊鎮擴大人工濕地3000畝,在高樓鄉設立5萬畝原始生態濕地保護區。“十一五”期間,濟寧將修復濕地24萬畝,退耕還濕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