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蘇無錫新區創新創意産業園。孫忠南 攝
繼上海新華傳媒、四川新華文軒和遼寧出版傳媒上市後,1月30日,重慶出版集團宣佈獲批籌備上市,成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批推薦上市的全國13家文化企業之一。此前,作為中國電影業代表的中國電影集團也于年初宣佈了即將上市的消息。文化企業參與資本運作的態勢,使人們對於2008年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文化企業紛紛上市
創意産業“淘金”資本市場
2007年12月21日,遼寧出版傳媒亮相股市,上市第一天就飆升329.53%。儘管近期由於股市動蕩,“出版傳媒”股價也有一定波動,但是不少股民和分析人士還是對這支股票的後市看好。
遼寧出版集團只是中國傳媒參與資本運作的一個代表。2008年,江蘇鳳凰出版集團借殼ST耀華,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參與國藥科技重組,電腦報、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出版集團、江西新華發行、安徽新華發行等文化企業都在積極準備公開募股……目前,已有10多家新聞出版企業向主管部門提交了申請。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長江出版集團、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等出版機構也提出了上市計劃。部分專家認為,在2008年,中國傳媒業將以更為積極的姿態參與資本市場。
與傳媒企業紛紛上市的態勢相似,文化創意産業的其他板塊,如網遊、電影等也加快了上市融資的步伐。去年10月9日,金山軟體在香港上市;11月初,巨人網絡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融資10億美元;12月,國內專門從事戶外數字電視的新媒體企業華視傳媒登陸納斯達克,這是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戶外數字電視傳媒企業。今年1月,中國電影集團國內上市的申請也獲原則性批准,主承銷商招標會即將召開,中影有望成為國內電影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沒有資金,創意也會成空想
資本運作成産業“孵化器”
專家分析,在我國,由於文化創意産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其市場價值大多表現在著作權、版權、技術等無形資産方面,難以進行預測和評估,因此資金問題常常成為制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瓶頸。儘管創意經濟應以內容為王,但光有內容沒有運作的成本,創意也會變成空想。
對此,許多創意企業的負責人深有同感。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慧英錶示,上市為遼寧出版傳媒搭建了探索資本運營的全新平臺。下一步,遼寧出版傳媒將以資本為紐帶,不斷提高資本運營能力和效益,通過重組、並購、品牌經營等手段,實現由單一齣版經營向生産和資本運營的新高度跨越。
專家分析説,傳媒企業到傳媒産業的轉變,需要大量資本。上市為這樣的轉變尋找到了一個“孵化器”,可以利用傳媒本身的優勢搭配産出較高的資源,實現立體化的發展模式。據介紹,經過改制的傳媒企業,國有資産的增值每年都保持在40%以上,利潤增長在30%以上。上市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收益。同時,資本運作也成為傳媒企業做大做強,實現産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透露,中影上市將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産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另外是通過上市改變集團的經營體制,徹底從一個計劃經濟的企業變成市場經濟的企業。他介紹説,上市融資將有助於中影集團在製片、發行放映、營銷、海外推廣銷售和“後電影”開發等方面獲得充足資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影的上市將為中國整個電影行業帶來積極效應。
剛剛獲批上市的重慶出版集團董事長羅小衛介紹説,重慶出版集團下一步將吸引重慶市內外和業內外的優勢資本加盟,全力將集團打造成集圖書報刊、電子音像、卡通動漫、數字多媒體等為一體,有較強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的綜合出版傳媒産業集團。
健全退出機制
做大做強文化企業
隨著發展文化創意産業被寫入“十一五”文化發展綱要,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扶持政策,鼓勵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副司長李小磊日前表示,全國已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或文化大省的目標,同時有13個省區市設立了發展資金。
儘管隨著文化創意産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也涌現出一批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但我國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仍存在著市場主體規模偏小、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調查顯示,我國註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下的文化企業佔到94.34%,5000萬元以上的僅佔0.01%,註冊資本5000萬元至1億元的只有12家,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只有3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表示,從主要依賴數量、規模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向大力提高質量、效益的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推動産業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這是文化企業發展應該實現的重要轉變。
為了促進文化創意産業的進一步發展,國家有關部門都表示將大力支持文化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做強做大。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表示,中國政府將支持出版機構、報業企業和官方骨幹新聞類網站上市,並不再要求他們將編輯業務與經營業務拆分,而是鼓勵整體上市,以“體現産業的整體性,減少關聯交易”。一些出版發行企業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被淘汰,一些出版發行企業通過産權多元化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與社會資本乃至外資的逐步融合。未來幾年,以跨地域、跨産業鏈上下游為代表的兼併重組將成為大勢。而建立健全相關産業的質量評估體系和退出機制,實現優勝劣汰,顯得尤為重要。
而這一切,可能都要通過有效的資本運作來實現。“文化産業發展如果只有技術平臺支撐,將無法快速‘起飛’,必須加上投融資平臺這一‘翼’。”清華大學文化創意培訓項目負責人李季博士説。(記者 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