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熱點聚焦: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中保險如何挑大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5日   來源:人民日報

    編 者:南方的雪災已經過去,但留給人們的思考仍在繼續。在這次災害中,保險業在幫助災民恢復生産生活、支持災後重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保險覆蓋面不寬、相關制度缺位、社會保險意識有待加強等問題。如何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我國的巨災保險體系,更好地發揮其社會穩定和經濟補償功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災後補償:還需發揮市場效能

——引入保險等市場手段,可以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做到防患未然

    中國保監會日前公佈的一組數據讓人喜憂參半。

    喜的是,今年南方發生冰凍災害以來,我國保險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賠付,各公司表現出了很強的責任意識,一個月內已支付賠款10.4億元。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頂風冒雪,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場勘查、定損,為抗災救災、緩解災區人民的生産生活困難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極大地改善了行業形象。

    憂的是,儘管保險業在賠償方面非常積極,但較之於目前1111億元災害損失, 保險賠償連1%都不到,仍是杯水車薪。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每臨大災,由保險市場分擔的災後賠償佔比平均為30%左右,部分國家可達60%以上。面對不期而至的天災,未雨綢繆、系統科學的保險制度安排發揮出了強大的威力,確保經濟發展不産生大的震動,居民生活不受大的影響。

    用保險等市場手段彌補風險損失,較之於政府親力親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誠然,此次抗災救災,充分體現了 “多方協作、全國一盤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戰役性”的抗災行動畢竟要調動、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政府管理壓力和財政壓力驟然加大。而災後各界的捐助捐贈行為,亦非長久之計。相比之下,保險業屬於高度市場化的行業,與財政撥款和慈善救濟相比,它資金實力雄厚,賠償時有法可依,人力設備成本更趨於邊際。用專家的話説,可能有你不願投保的價格,但絕無不能承保的風險——有風險的地方就可以有保險。有些標的風險較大,但各家公司完全可以通過聯合承保或再保險,將風險通過市場層層分散,做到應保盡保,應賠盡賠。

    引入保險等市場手段,可以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做到防患未然。很多看過美國大片《偷天陷阱》的人都驚訝:保險公司還有文物專家和偵探!事實上,知名國際保險公司專家雲集,他們不僅在承保時提供建議,更重要的是日後對承保標的按期“巡視”,對風險管理漏洞提出整改建議。保險公司排查隱患旨在減少賠付,增加盈利,但在客觀上也起到了輔助政府管理社會風險的作用。

    這次大災過後保險賠償“微乎其微”,原因很多:一是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實力尚待加強。二是全社會的保險意識還不強,從計劃經濟延續過來的“政府埋單”的思想還很濃重。雖然大災致使不少企業停産歇業、損失慘重,但調查顯示,幾乎無人投保“企業營業中斷險”。三是保險業確實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産品空白、服務空白等。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府還沒有完全適應、充分重視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市場手段進行風險管理這個命題。較之農業大國的地位,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還不夠廣;巨災保險機制更是多年“但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國家。水災、冰災、旱災……歷來以“人海戰術”應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藍圖不斷鋪展,如何運用市場化的手段管理、化解風險,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大題目。(曲哲涵)

保險幫了我大忙

    雪災發生後,上海菜農鮑祥根很快從保險公司領到四十二萬元預賠款

    “農業保險確實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否則這次損失就大了。” 上海寶山區金籃子蔬菜園藝場的農戶鮑祥根説。

    自今年1月份以來,上海遭受嚴重雪災,金籃子園藝場內的100多畝大棚全部坍塌,棚內蔬菜大面積受損,經濟損失達100多萬元。“萬幸的是,去年3月份我就向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投保了‘蔬菜大棚種植保險’,每年交12萬多的保費,保額是330萬。而且,保費不是全由自己承擔,上海市財政還補貼了一半,我自己拿6萬多就可以了。”鮑祥根説。截至2月5日,鮑祥根已經從安信公司拿到了42萬元的預付賠款,這讓他在寒冷的冬天裏感受到了一絲暖意。

    受到農業保險“特殊保護”的不僅僅是鮑祥根。2月3日,安信農業保險公司在青浦區農委舉行了抗災救災預付賠款現場理賠儀式,對在雪災中受損農戶及單位的代表進行了預付理賠,在最終理賠金額尚未確定下來的情況下,提前向上海光明荷斯坦牧業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支付了100萬預付賠款。目前,安信公司災後查勘、理算等一系列理賠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雪災無情。自1月中旬以來,我國10多個省市遭受雪災肆虐,部分受災省市損失嚴重,而農業損失則尤甚。在上海,農業生産遭受了數年來最嚴峻的挑戰。截至目前,安信已接到各類因雪災引起的報案534件,雪災估損額已高達近4000萬元。

    救災如救火。作為專業性的農業保險公司,安信肩負起了上海地區的抗災救災工作,快速地展開理賠工作,力爭讓受災農戶早日安心。自2月1日起,安信第一時間開通了快速理賠通道,並通過簡化理賠程序和環節,加快和提高理賠效率。

    “發展農業保險,實際上是為農業生産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安信副總經理周偉國説,“農業本身就很脆弱,一旦遭了天災,農民的損失更是異常慘重,他們迫切需要農業保險來分擔壓力。”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來,安信農業保險公司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農業保險的道路。“簡單來説,就是‘政府財政補貼推動、商業化運作’,‘以險養險’,即通過商業險種的收益來彌補種植業、養殖業保險可能産生的虧損。”安信綜合管理部副經理孫環民説。

    “儘管農業保險在此次抗雪救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實事求是地説,僅僅依靠保險公司,或許還很難補償廣大農戶的損失。我們更希望國家早日建立起完善的巨災保險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利益。”周偉國説。

    農業保險覆蓋面亟待擴大

    農業保險風險大、成本高,現行農業保險費率多數在2%—10%之間,是財産保險等險別的十幾倍。多數國家都對農業保險給予補貼、支持。在日本,政府補貼水稻保費的50%—60%,麥類保費的50%—70%。

    相比之下,我國農業保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由於一些農作物品種的保險尚未啟動,使這次雪災中農業保險的報案率和最終賠款佔總損失比例明顯偏低。目前農業保險僅賠付4014萬元,其中能繁母豬賠款佔了3/4。能繁母豬保險作為新險種,成為此次農業保險賠付的大宗,顯然與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分不開。(崔 鵬)

平安産險開闢綠色理賠通道

——為確保電力行業及時獲得資金補償,儘快恢復電力供應

    當天申請,當天賠付

    2月6日,大年三十風雪夜,中國平安財産保險董事長任匯川趕往長沙,拜訪南方電力公司的領導,聽取他們對近期查勘理賠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南方14個省市遭遇雨雪災害以來,南方電網大量電力設施損毀,導致湖南、貴州等省部分市、縣斷電、斷水。及時恢復供電,各級政府重視,百姓日夜盼望。據有關部門預估,雪災造成南方電網直接資産損失將超過50億元,修復受損設備,電力行業亟須資金補償。1月31日,中國平安産險向全系統下發工作通知書,明確要優先處理關係國計民生的電力、電信等行業的受損標的,幫助被保險人儘快恢復供電及通信。同時,簡化雪災期間案件的理賠流程,對損失明確的案件當場賠付,對尚在核定中的賠案做預賠處理,所有大災案件通過快速通道處理,確保高效。31日當天,平安産險湖南分公司率先向湖南省電力公司支付600萬元預付賠款,這是湖南電力行業獲得的第一筆款項,當天申請,當天支付。時隔4天,平安産險又向湖南電力行業支付預賠款1000萬元,為恢復生産提供了資金支持。

    在持續出現低溫雪凝天氣的貴州地區,平安産險開通南方電網綠色理賠通道,全力協助配合貴州電網做好出險報案和查勘定損,同時,分公司出動所有行政用車作為查勘備用車輛,保證案件查勘及時到位。

    “平安産險預付了500萬元的賠款,為我們重建電力設施提供了必要的幫助,這筆錢到位非常及時。”南方電網貴州分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截至2月15日,平安産險在湖南、湖北、貴州、廣東、福建等地財産險結案賠付1800萬元,預付賠款近4000萬元,所有大額預付賠款都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賠付速度快於同業;車險已結案10500件,已付賠款1250萬元。位於上海張江的中國平安全國核保核賠中心徹夜燈火明亮,95511、95512電話中心鈴聲此起彼伏——為應對可能出現大面積事故,中心及時增加人力,確保報案電話的接通率。

    任匯川説:“大災當前做好服務,既是商業責任,更是社會責任,保險業責無旁貸。”

    雪災最終保險賠償約85億元

    南方雪災發生以來,因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111億元(未含工礦企業損失),其中,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63萬畝。目前保險業已預付保險金10.4億元。業內人士預計,最終保險賠償約85億元。

    2007年,中國因災害直接損失2363億元,當年,全國保險業賠償各類財産險損失共計1200億元,賠償人身險損失1400億元。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同期GDP的比重)、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收入)等來衡量保險業總體發展水平。目前,發達國家保險深度平均8%至10%。我國保險深度從1980年的0.1%上升到了2006年的2.8%,保險密度從2001年的169元提高到了2006年的431.3元。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市場發育程度尚有不小差距。(曲哲涵)

發揮保險職能 應對巨災風險

    政府管理災害的必然選擇

    在國外,保險賠款可承擔30%以上的巨災損失補償,其經驗值得借鑒。

    相對普通風險而言,巨災風險既有個人風險屬性,又有公共風險屬性,僅靠市場手段或政府手段,難以對巨災損失進行及時有效的補償。從各國實踐來看,保險機制是政府災害管理理念轉變的必然選擇。建立國家與企業合作辦理巨災保險的模式,借助公共部門的政策規劃,引入保險業者的資金,形成國家與企業平等互惠、共同參與責任分擔的經營方式,提高巨災保險的可保性。

    政府在巨災保險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除規劃制度、制定法令外,還參與風險承擔。在12個建立了巨災保險體系基金的國家,都實行了政府、保險公司合作分擔巨災風險。

    在具體形態上,瑞士由保險業者組成共保組織,美國佛羅裏達州設立天災基金承擔巨災損失,法國則由公營的再保險公司承接再保。在投保方式上,法國和美國的部分州採取自願投保;美國的國家洪水保險計劃(NFIP)對部分社區強制投保;挪威和新西蘭強制附加投保。在理賠時,多采取實損實賠基礎,且多以重置成本為準,多數國家有強制自負額的設計。

    各國還採取不同措施保障巨災風險承保機構的財務安全。應對巨災風險的關鍵在於巨災發生後,有無充足的資本進行災損彌補。多數國家都設立巨災風險基金,彌補保險業的保險金和提供再保險賠付。(張洪濤 張俊岩)

    轉變巨災補償理念,建立巨災保險機制

    我國長期以來習慣於用政府財政方式救災,缺乏市場化救災機制,特別是保險在巨災損失補償方面的功能不彰。2006年6月,國務院在《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應對災害事故風險,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經濟穩定運行。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符合中國實際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巨災保險機制,需要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落實開展巨災保險的基礎,建立統一的巨災風險管理機構,加強土地規劃和建築規範,進行風險區劃評估;收集國內外各種巨災的發生頻率和損失數據,確定巨災保險基準費率;建立巨災基金並給予相應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其次,總結國內已有的地震保險、洪水保險經驗,探索綜合性巨災保險業務,將面臨的各種自然災害危險事故結合於同一保險規劃,借助各險種之間的分散,增加危險單位及保費數量;採用強制投保和自願投保相結合的方式,區分家庭財産和企業財産,通過保額設計綜合運用商業保險和政策保險。

    第三,採取政府與保險公司共同分工經營的運作模式,運用共保、分保與證券化的風險管理工具,連接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推進風險證券化為代表的保險經營技術與金融産品創新,實現風險管理市場化,推動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寒 小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國外保險賠償“大案”

    ■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導致全球保險賠償達350億至700億美元。其中航空保險賠償超過50億美元,該數字相當於2000年度航空保費收入總額的4倍。全部理賠過程要若干年才能完成。

    ■2001年法國西南部工業重鎮圖盧茲化工廠發生大爆炸,約有2.5萬棟房屋和5000輛汽車被毀。對於這一巨大災難,法國保險公司聯手採取特殊措施,對1萬法郎以下的賠償免除技術鑒定,對被毀房屋和汽車的賠償取消免賠額等。

    ■2005年1月,東南亞海嘯發生後,全球巨災風險管理巨頭美國風險管理諮詢公司發表公告稱,保險業賠償達40億美元,其中,財産險損失高達25億美元至30億美元。

 
 
 相關鏈結
· 保監會主席:應儘快完善多層次的巨災保險體系
· 保監會:保險理賠成災後重建四大資金渠道之一
· 保監會要求全行業切實做好災後保險理賠服務工作
· 江西為1.2萬名抗災救災官兵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 保監會慰問奮戰在湖南省抗冰救災一線的保險員工
· 保監會:我國保險業已向災區提供保險賠付近7億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