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海南經濟特區20週年:對外開放的大格局已經形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海口4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周正平、齊中熙、趙葉蘋)20年前,海南建省辦中國最大經濟特區,使一個封閉落後的邊陲海島,跨入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回顧特區20年建設歷程,開放始終是海南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動力源泉,20年間,全省生産總值增長21倍,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1.5倍,農民年收入增長7.6倍,海南特區所取得的跨越式發展,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增添了璀璨奪目的光彩。

    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員工在包裝準備外運的脫毒馬鈴薯微型種薯(2月28日攝)。 海南建省之初,農業受“以糧為綱”以及計劃經濟的束縛,農民夏種水稻、冬種番薯、玉米,冬天則還有200多萬畝土地撂荒。從1990年開始,海南改革耕作制度,全省從南到北掀起了冬季種瓜菜的熱潮,面積和品種都大幅增長。冬種瓜果菜很快成為海南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今,海南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産基地。2007年,海南瓜果菜出島449萬噸,出島出口大幅增長,瓜菜、水果、熱帶作物等優勢農業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以上。 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今天,開放的意識已經滲透到特區社會的各個層面,深入人心,成為海南人民的思想主流和精神財富;開放的舉措,已經從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文化、政治等領域,海南特區波瀾壯闊的對外開放大格局已經形成。

    三個昔日小漁村展示特區開放大格局

    三亞、博鰲、洋浦,分別位於海南島的南端、東面和西北角,三個昔日的小漁村,如今已是國際性濱海旅遊勝地、國際會議中心和面向東南亞的對外貿易橋頭堡,成為展示海南對外開放格局的三張標誌性名片。

    4月10日至13日,10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抵達三亞市,短短4天時間裏,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龍灣畔,為四國元首舉辦了隆重的國事活動,舉辦了9場與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的會談。 國家領導人在北京以外舉辦如此大規模、高規格、高密度的國事活動和高層外交活動,這還是第一次。

    一位網友用如詩的語言描寫了他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的情景:“在如茵綠草襯托下的紅地毯上,胡錦濤主席和國賓步態輕盈而又穩健,面帶微笑,檢閱著從椰林深處雄赳赳氣昂昂走來站定的三軍儀仗隊,身後是隨風搖動的椰樹和波浪拍岸的碧海……這是我見過的國內接見外賓的最美畫面。”

    人們在三亞海邊乘涼(1月11日攝)。陽光、海水、椰樹、沙灘……如今在中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城市三亞,人們可以享受到和夏威夷、普吉島、巴厘島等世界級旅遊勝地一樣的熱帶風光和旅遊設施。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有關統計,三亞已經位列各國遊客最想去旅遊的前五十個地區之一。 新華社記者 程春香 攝

    人們很難將這樣的畫面和10多年前的三亞相聯絡。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三亞仍有八成人口以務農和捕魚為生,市內公共交通主要靠三輪農用車,全城看不到幾棟兩三層的樓房。撫今追昔,令人恍若隔世。

    三亞面貌的改變,依靠的是向世界旅遊市場的對接,發展以國際濱海旅遊勝地為支柱産業的現代服務業。截至2007年底,在三亞投資旅遊行業的外資企業已有200多家;全市已建成開業或在建的五星級酒店超過20家,密集程度高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喜達屋、萬豪、洲際、希爾頓、凱賓斯基等20多家國際品牌酒店陸續入駐三亞,使三亞躋身世界知名飯店管理集團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美國嘉年華、美國皇家加勒比和馬來西亞麗星世界三大郵輪公司都開闢了途經三亞的定期航線。2007年,三亞接待國際遊客52.20萬人次,是1987年的17.5倍。

    三亞內涵的提升,依靠的是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融會美麗、力量、個性、自然等世界時尚文化元素,營造三亞“世界浪漫之都”。2003年以來,三亞先後舉辦了世界小姐選美大賽、世界先生總決賽、TCL高爾夫球精英賽、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世界第一大力士冠軍賽等國際文化體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美麗三亞、浪漫天涯”的形象進入全球億萬人的視野。

    海南有世界的三亞,海南還有亞洲的博鰲。

    萬泉河口,疏疏落落的村莊農舍掩映在綠樹繁花叢中,千百年來,博鰲人在這裡漁耕傳世,直到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宣告成立,這個中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鎮,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的關注焦點。

    亞洲唯一非官方、非營利、定期定址舉辦的國際會議組織選址博鰲舉辦,為亞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商、學術界領袖進行高層次平等對話提供了重要平臺,也為中國提供了展示民間外交新姿態的舞臺。

    如今的海口市萬綠園遠眺(2008年3月13日攝)。 20年前,海南省海口市萬綠園所在地還是南海之濱的一片亂石灘塗,20世紀90年代初,海口市決定填海興建綠化工程。如今,這裡已經建起了一座大型的熱帶海濱生態公園,園內栽種近萬棵以椰子樹為主的熱帶和亞熱帶觀賞植物,鋪種60余萬平方米草坪,呈現出一派廣闊的熱帶園林風光,成為海口市民和外地遊客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海南建省前,外國首腦能來島上訪問,曾是非常稀罕的事情,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後,來海南的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人數迅速增加,海南已接待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43位。

    恒基地産、中信泰富、保利集團……一批批商界巨頭通過博鰲亞洲論壇認識、了解了海南,前來投資。整個海南東部和南部海岸,包括海棠灣、清水灣、神州半島紛紛進入大規模、高標準的開發階段,海南新一輪的投資熱潮正在到來。

    曾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晴雨錶”的洋浦經濟開發區,也許缺乏幾許美麗和浪漫的韻味,發展歷程也格外坎坷曲折。但今天,洋浦作為海南外向型現代工業發展最為強勁的地區,再次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

    立足資源、區位和政策優勢,通過引進國內外大企業、發展大項目,目前,洋浦已建成投産亞洲規模最大的漿紙一體化項目、中國單套裝置規模最大的800萬噸煉油項目。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介紹説,2007年,洋浦用佔海南不到千分之一的土地,貢獻了海南40%的工業産值和60%的進出口額。

    2007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洋浦保稅港區,疊加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中國特殊開放區域的所有優惠政策和功能,洋浦再次佔據中國對外開放制高點,被賦予了新的歷史重任。

    洋浦毗鄰東盟貿易區,靠近國際主航線,擁有華南地區唯一的保稅港區,因此,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洋浦被國家賦予橋頭堡和紐帶的新角色,洋浦新型工業的崛起,豐富了海南對東盟出口商品種類,拓展了海南與東盟國家經貿發展空間。

    中石化海南煉油廠廠區一景(3月30日攝)。這座總投資116億元的海南800萬噸煉油廠,環保投資超過25億元,在生産過程中所産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大部分能夠變廢為寶。 海南自1996年開始,提出“一省兩地”(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熱帶海島度假旅遊勝地)的産業發展戰略。經過11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同時,海南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堅決實行“三不”原則: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確保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 高學余 攝

    目前,洋浦生産的成品油對東盟國家出口,品種日益增多,從2006年的車用汽油1種增加至2007年的4種,分別為車用汽油、航空煤油、輕柴油和液化石油氣等。據海口海關提供的數據,2007年,洋浦口岸進口原油715.2萬噸,價值35.8億美元。

    圍繞著初具規模的油氣化工産業,洋浦已經制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中長期産業發展目標:建成中國最為開放的航運中心和石油、天然氣、化工原料、紙和紙製品、公共貨物保稅倉儲、中轉交易的物流中心,以及化工産品的出口加工基地。

    調整開放戰略:區域開放向産業開放推進

    海南建省辦特區,利用國家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的競爭與合作,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型經濟到開放經濟的重大轉變。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全面開放格局的形成,海南省委、省政府適時提出了以産業開放推動産業升級的戰略發展思路,海南特區對外開放邁入全新的境界。

    海南省省長羅保銘表示:為了繼續保持海南在我國對外開放中的前沿位置,海南始終把擴大開放作為履行經濟特區使命的重大舉措,要開放一切可以開放的領域,開拓一切能夠開拓的市場,引進島外先進生産要素,輸出島內特色産品,全力打造開放之島。

    産業開放,海南有思路:建設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度假休閒旅遊勝地。

    産業開放,海南有策略: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

    近幾年,海南從中央爭取到的政策,緊扣著産業開放的主題。目前,海南在國內唯一實行全球遊客落地簽證制度,美國、俄羅斯等21國旅遊團隊15天內可免簽證;海南率先實行航權開放試驗,對外開放第三、四、五種航空運輸業務權。海南還是大陸首批設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通過産業開放戰略的實施,短短幾年時間,海南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外向型特徵、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産業,如油氣化工、汽車、造紙、旅遊、現代農業、航空,制藥等,為海南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培育了強大的後勁。

    外資企業已經成為拉動海南省工業經濟高速增長的火車頭,2007年,外資企業對海南工業産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3%,已成為全省工業經濟高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目前,外資企業佔據了海南百強企業前5名中的4席,分別是海航集團有限公司、海南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僅這四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就達319.26億元,約佔海南全省GDP的三成。

    海南省商務廳廳長裴真表示,外資企業對海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直接體現在吸納就業能力和納稅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以來,外商投資企業直接吸納的就業人數增長了78.39%;從納稅貢獻來看,目前海南全省稅收收入總額的四分之一來自外資企業。

    據海南省商務廳的統計數字,目前外商總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外資企業有21家,超過5000萬美元的有69家,主要集中在旅遊房地産、造紙、石油化工、採礦、航空等行業,僅外商投資的旅遊房地産項目,2008年的投資額就將超過50億元人民幣。

    最具挑戰性的改革開放新探索

    2007年4月,在中共海南省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向全省黨員、全省人民發出了“重塑特區意識、重振特區精神”的號召,在全省引起了一次廣泛持久的大討論。

    衛留成認為,重塑特區意識、重振特區精神,就是要在體制創新上有新的突破,就是要在對外開放上有新的舉措,就是要在艱苦創業上有新的作為,就是要在搶抓機遇上有新的成效。

    “這是海南特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次重要思想動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評價説。他分析説,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了近三十年,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特區的特殊政策色彩正在減弱,這一點我們要有清晰的認識。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認識到,中國經濟特區的特殊體制優勢不能被淡化,反而更需要進一步強化,從海南的實際情況看,是否具有特區意識和特區精神,對海南加大改革力度,創新更特的體制機制,營造更為開放的投資貿易環境,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當前,“創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海南自由貿易區,建立更加開放的市場經濟模式”,成為海南從各級政府官員到普通百姓、從企業家到專家學者熱議的焦點話題,顯示了“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特區意識和精神。

    當前,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設“國際旅遊島”旅遊發展戰略取得重大進展:國務院日前已函覆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海南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優勢,在旅遊業對外開放和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先行試驗。

    創建國際旅遊島,顯示了特區人並沒有滿足於開放的成就,更沒有在開放的征程中歇腳。

    800多萬海南人民,將在繼續承載著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和“排頭兵”的重任下,努力拼搏,再創輝煌。

 
 
 相關鏈結
· 郭聲琨率團出席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慶典
· 大企業接踵而至 臺商投資海南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 海南經濟特區20年:做好"特"字文章 推動科學發展
· 海南洋浦迎來發展新契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