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薈萃澳門漁人碼頭--澳門聖火傳遞起點與終點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 集中西方不同建築特色于一體的澳門漁人碼頭是亞洲同類主題公園的首創,也是3日在澳門進行的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的起點和終點。
漁人碼頭位於澳門外港新填海區海岸,佔地面積超過11.15萬平方米,分為唐城、東西匯聚和勵駿碼頭3個主題區域。
表現中國古老文化的唐城,區內以金黃色為主體的中國傳統建築古色古香;東西匯聚區域顧名思義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交匯的地方。區內有火山、非洲土著式堡壘和希臘式廣場3個主題;勵駿碼頭則以海岸設計為主題,區內有很多不同國家、不同年代和不同形式的建築物。
2003年開放以來,漁人碼頭已成為澳門居民和遊客娛樂、購物的好選擇。
3日,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澳門站活動將以漁人碼頭的勵駿廣場作為起點,終點則設在漁人碼頭的羅馬表演場。
澳門金蓮花廣場:昔日見證回歸 今朝喜迎聖火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 為慶祝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中央人民政府贈送澳門特區一尊名為《盛世蓮花》的雕塑。雕塑放置的廣場被命名為金蓮花廣場。這個昔日見證了澳門回歸祖國的特殊地點,3日將成為人們歡迎北京奧運聖火的場所。
大型雕塑《盛世蓮花》重6.5噸,高6米,主體部分由花莖、花瓣和花心組成,花體部分最大直徑3.6米,青銅鑄造,表面貼金裝飾。形似蓮葉的基座部分則由3層紅色花崗岩相疊組成,寓意澳門、氹仔和路環三島。
蓮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花,蓮花盛開,象徵澳門永遠繁榮昌盛。如今,位於澳門新口岸高美士街、畢士達大馬路及友誼大馬路之間的金蓮花廣場,不但是海內外遊客必到的景點,而且是每年國慶、澳門回歸紀念日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升國旗、區旗儀式的地點。平時每天的升旗時間是早上8時整。
有關方面預計,3日將有眾多澳門市民在這裡迎候奧運聖火的到來。
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將途經澳門的象徵大三巴牌坊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 澳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澳門的象徵。3日,澳門市民和遊客可以在這裡歡迎奧運聖火的到來。
大三巴牌坊即聖保羅教堂的遺跡,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聖保羅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特色的結合,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
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燬,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牌坊”。1990年至1995年,澳門對大三巴牌坊進行了維修,並建成了一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包括大三巴牌坊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澳門議事廳前地迎聖火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 3日下午,北京奧運聖火將來到澳門最繁華熱鬧的地方——議事廳前地,諸多澳門民眾也將在這裡送上他們對奧運聖火的祝福。
澳門特區最繁華的大街——新馬路旁的議事廳前地,在澳門當地俗稱“噴水池”。“前地”是葡萄牙語中廣場的意思。以“噴水池”為中心的議事廳前地以産自葡萄牙的石質地磚組成各種動物標誌的圖案,被錯落有致的葡萄牙風格建築圍繞,黑黃色調分明,具有葡萄牙傳統特色。
議事廳前地是澳門的步行街區,也是遊客聚集的熱鬧地方。
跨海橋前迎聖火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 跨海大橋是新澳門的象徵,也是澳門快速發展的見證。3日,澳門民眾將在他們引以為豪的西灣大橋前迎接北京奧運聖火的到來。
于2004年12月19日落成的西灣大橋,是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的第三座跨海大橋。西灣大橋北起澳門半島融和門,南至氹仔碼頭,採用“豎琴斜拉式”,總長2200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下層箱式結構,雙向4車道行車,可以在8級颱風時保證正常交通,從而建構起半島與離島之間的全天候交通網絡。
媽閣廟前見證聖火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 3日下午,北京奧運會聖火將途經澳門的媽閣廟。屆時,來自奧林匹亞的聖火將與媽閣廟的香火相遇,澳門將以最具代表性本土文化迎接奧運聖火的方式,展示其中西文化薈萃的特性。
已有逾500年曆史的媽閣廟,是澳門三大古剎(媽閣廟、觀音堂、蓮峰廟)中歷史最悠久的。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后廟。整座廟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觀音閣4座主要建築。1874年、1875年,媽閣廟先後兩次遭受火災,由居民集資,于1875年開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樣子。
每年春節和農曆3月23日娘媽誕,媽閣廟香火至為鼎盛。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都會前來拜神祈福。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包括媽閣廟前地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北京舉辦奧運是每個中國人的光榮
——訪澳門年齡最大的火炬手何鴻燊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記者 張家偉)“奧運會能在中國舉辦,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當然與有榮焉,當然百分之百地支持,”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澳門站火炬手中年齡最大的何鴻燊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86歲高齡的何鴻燊坦言:“能成為火炬手我感到非常高興和驕傲。”而且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自己平時熱愛運動,每天都游泳,不時打打網球,跳跳舞,跑這點距離“小菜一碟,一點問題也沒有”。
何鴻燊是澳門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時,他一直致力於贊助各項體育活動,包括澳門格蘭披治賽車、香港網球精英賽等。他説,自己將跑本次火炬接力的第二棒,自己身體很好,能夠應付。“我還是全港網球公開賽150歲組合(雙打)連續7屆的冠軍呢!”
作為一名愛國的澳門同胞,他對國家舉辦奧運會的支持也體現在實際行動上。2001年,當時身為奧申委顧問的何鴻燊在得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後,隨即捐資用於興建奧運場館國家游泳中心。
被問到為火炬接力做了哪些準備時,他笑言:“不用準備,因為早有準備,不會有問題。我對傳好火炬信心十足,對北京辦好奧運信心十足。”
這是通向夢想的榮光
——訪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澳門站火炬手梁慶庭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記者 張家偉)“辦奧運是中國人的夢,在澳門傳遞奧運聖火是我們澳門市民為實現這一夢想的一種參與,也是我們作為中國一分子的光榮,”澳門火炬手梁慶庭這樣説。他將在3日當天的火炬傳遞中跑最後一棒。
梁慶庭説,能夠跑最後一棒“很開心,感覺很榮幸”,但更重要的是火炬接力能夠成功舉行,因為很多澳門市民從中國成功申辦奧運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期盼2008年趕快到來,以圓中國人這個多年的夢想。
61歲的梁慶庭,憑藉著多年從事社會工作打下的民眾基礎,在1991年通過補選進入立法會至今,目前還同時擔任特區政府行政會委員、澳門區全國政協委員,以及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會長。
經常與民眾打交道的他,非常了解澳門民眾對奧運的看法。“澳門的市民都很樸素,只是盼望能夠參與或至少觀看奧運,當通過電視看到有人想干擾奧運火炬傳遞時,大家都很不高興,覺得這麼好的事情還遭到破壞,實在是沒有道理。”
事實上,梁慶庭與體育的淵源很深,年輕時曾當過澳門籃球隊隊長,憑著出色的球技,一家香港職業球隊還曾邀請他加入,但最終他還是選擇留在澳門,服務社會。
在他看來,奧運之所以那麼有吸引力和價值,還是因為通過公平的運動競賽,不同膚色、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互相接觸、認識和了解。
回歸之後,澳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從硬體方面還是人才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梁慶庭認為,這為澳門開展更多的體育活動提供了重要條件。“我以前是球員,但那時活動空間很小,設施不足,運動場也不多,現在不同了,相信這次奧運聖火在澳門傳遞,不僅能讓市民對祖國和奧運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會更多地參與體育。”
用心傳遞奧運精神
——訪澳門站第一棒火炬手梁洪敏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記者 張家偉)“作為一名澳門火炬手,作為一名運動員,我會用心去傳遞奧運精神,”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澳門站第一棒火炬手、澳門武術運動員梁洪敏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梁洪敏説:“澳門地方小,能夠成為火炬手,加入到迎接奧運聖火的行列中來,已很榮幸,現在又宣佈我跑第一棒,我興奮得好像在比賽中獲得了金牌。”
欣喜之餘,他也意識到第一棒火炬手的責任。用他的話説,身邊的親友在關注他,澳門、全國乃至世界上很多人都在關注他,因此他在平時就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他覺得要對得起這份榮耀,希望“能以運動員的身份,並且用心做好這件事”。
作為澳門本土培養的武術運動員,梁洪敏曾代表中國澳門參加亞運會。在1999年的世界武術錦標賽上,他奪取了南刀亞軍;在2005年的澳門東亞運動會上,他拿到了拳術亞軍。
29歲的梁洪敏回憶説,開始習武以來,他參加過大大小小很多項武術比賽。他坦言,論比賽成績,他在當選火炬手的幾位武術運動員中並不算突出,但“參加了那麼多年比賽,我相信自己有一份堅持與執著”。
梁洪敏表示,作為澳門的一分子,他也看到了本地民眾的愛國心。為迎接奧運火炬的到來,許多人都參與了社團組織的歡迎活動,為祖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歡呼。
作為澳門特區公務員和澳門武術總會助教,梁洪敏只能強壓下到北京看奧運會的念頭,因為7、8月份是大部分學校放假的時候,本地孩子那時才會有更多時間參加武術培訓。
現在主要負責教導年幼孩子習武的梁洪敏説,每年這段時間都很忙,所以到時只能通過看電視轉播“過癮”了。
“奧運展示中國發展成果”
——訪澳門站火炬手楊允中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記者 張家偉)“北京奧運會的意義非凡,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國力大振,民族復興,奧運會將展示中國發展成果,”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澳門站火炬手楊允中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作為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也是一位著作頗豐的學者,楊允中表示:“此次是我們國家有史以來第一次承辦奧運會,在亞洲範圍內也就韓國和日本有過類似經驗,因此我相信這屆奧運會我們會做到申辦時的承諾,實現‘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理念。”
這位已年屆75歲的老人,見證了澳門特區眾多領域的發展歷程,他現在不但是澳門大學校長高級顧問兼澳門研究中心主任,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以及第二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在2003年獲澳門特區政府頒發的專業功績勳章。
他説,北京奧運聖火來到澳門,是全特區民眾的共同光榮。他説:“澳門小,優勢也比較集中,特別是特區成立後,澳門政府依法施政,每一步每一個進展都會得到國家的關注,如果不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如果我不是澳門特區的學者、居民,那肯定也很難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奧運火炬傳遞的活動中來。”
因此,楊允中相信,無論是火炬手還是社會各界都會對這次北京奧運火炬傳遞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完成澳門站的接力;同時,通過這次全球關注的火炬接力,也可以展示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以來取得的巨大成果,“讓我們內地同胞看看,國際上看一看,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以來所取得的初步成功。”
他特別表示,奧運火炬本身是傳遞文明與和平信息的活動,奧運會就是通過體育比賽把和平友誼理念表達出來,展示世界文明進程的最新成果。
“讓更多人參與奧運”
——訪澳門站殘疾火炬手鄺小英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記者 張家偉)“火炬接力跑最重要的是傳播奧運精神,並讓包括我這樣的傷殘人士在內的更多人參與到奧運中來,”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澳門站火炬手鄺小英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這麼説。
鄺小英因為小兒麻痹致殘,她坦言:“當初覺得自己是傷殘人士,不太可能有機會當選火炬手。所以當他們宣佈名單後,我都興奮得睡不著覺。”她將乘坐輪椅參與澳門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奧運火炬接力。
40歲的鄺小英是目前澳門唯一確定參加北京殘奧會的殘疾運動員,她也承認自己已到了運動員生涯的末期,因此本屆殘奧會對她來説,旨在“參與其中,不一定要拿獎牌,只要努力了,並感受到奧運氛圍就行”。
作為運動員,她起步比較晚,22歲才加入澳門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成為一名業餘運動員,但經過努力,她還是在1999年曼谷遠南運動會上,取得田徑的3塊金牌。
她表示,自己作為一名殘疾運動員,希望借助這次奧運聖火的傳遞喚起更多人對殘疾人以及殘疾人體育事業的關注,也希望讓更多年青一代的本地殘疾人士加入到運動員這一行列中來。
“讓奧運變得更簡單”
——訪奧運火炬手、澳門武術運動員韓靜
新華社澳門5月3日電(記者 張家偉)對於當選奧運聖火傳遞澳門站火炬手的武術運動員韓靜來説,奧運是全人類共享的盛事,應該“讓奧運變得更簡單,讓更多人參與”。
她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説:“之前傳遞奧運聖火時出現了一些干擾,我覺得我們要用澳門人的熱情去感染那些有偏見的人,因為體育相對簡單,奧運精神是沒有國界的,奧運是世界人民共享的盛大聚會。”
作為武術運動員,韓靜在澳門體育界創造了許多第一,她在2001年的大阪東亞運動會上實現了澳門在這項賽事中“零的突破”,獲得了武術項目的金牌,隨後在世界武術錦標賽上她再次成為第一位在這項賽事上摘金的澳門運動員。她的突出貢獻讓特區政府也破天荒地首次將代表最高榮譽的功績勳章頒發給了她。
她的出色與成就,也讓這位2000年來到澳門的河北姑娘有了多次與運動會火炬“親密接觸”的機會。此前的2006年多哈亞運會她就參與了火炬接力,另外2005年澳門東亞運動會、2002年釜山亞運會以及全國運動會等等一系列的火炬傳遞活動,她都參與其中。但這次奧運聖火傳遞對她來説,“是澳門的第一次,也是我的第一次”。
她説:“當選奧運火炬手覺得榮幸的同時,也感受到那份責任。”
目前的韓靜已經30出頭,從內地來到澳門,她經歷了很大的轉變,如今已有特區公務員和運動員兩重身份。這也是因為澳門沒有專業運動員體制,所有的運動員都是業餘性質。韓靜現在要訓練只能選擇下班時間。但她還是很高興地説,來到澳門之後才知道武術在這裡的民眾基礎特別好,習武的本地人比從事其他運動項目的相對都要多。
另外,在澳門體育發展局的支持下,特區又開辦了青少年武術學校,從小培養本地人的武術愛好。所以,她的一些朋友這次得知她當選火炬手後,都紛紛告訴她屆時會與一些本地社團組織民眾給她沿途加油。
作為本地體育界的代表人物,韓靜期待著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特別舉辦的2008北京武術比賽上展示武術不同於奧運會比賽項目的獨特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