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宜昌6月14日電(記者江時強、徐燁)國家環境保護部日前發佈的《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顯示,三峽工程2007年投入初期運行後,庫區生態環境總體保持良好,幹流水質以達到和優於三類為主,地質災害較為突出,部分支流繼續出現水華現象。
三峽工程已有23臺70萬千瓦水電機組投産,去年發電量與同等燃煤火電發電量相比,可減排二氧化碳0.66億噸;去冬今春枯水期向長江中下游補水40多億立方米,生態效益逐漸顯現;已建成的58座污水處理廠和41個垃圾處理場運轉狀況趨於正常,已形成日處理污水能力250萬噸,日處理垃圾能力11000多噸。
公報稱,為探索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治理措施,國務院三峽建委辦公室2007年啟動了三峽水庫消落區治理、支流水環境綜合治理、支流飲用水源安全保障、庫岸帶生態屏障建設、農村截污、城鎮截污、生物多樣性保護等7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試點示範項目,以及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效能評估項目的“7加1”專項計劃。
2007年三峽庫區平均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年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氣象災害頻發,其中暴雨洪澇及其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比較突出,地震活動仍維持在低強度水平。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取得成效,應急防治工程進展順利。
2007年三峽庫區20個區縣國民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15.5%,移民安置區環境保護規劃順利實施。三峽水庫周邊綠化工作全面展開,去年造林7.28萬公頃,建設基本農田5.1萬公頃。
公報説,三峽工程施工區和移民安置區環境質量總體情況良好,《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修訂工作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