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消費者體驗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徐博、孫玉波、杜宇)根據質檢總局和商務部、工商總局聯合發出的《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産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實施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的通知》的要求,從2008年7月1日起,食品、家用電器、人造板、電線電纜、農資、燃氣用具、勞動防護用品、電熱毯、化粧品9大類69種産品要加貼電子監管碼才能生産和銷售。
為了讓消費者體驗産品賦碼和購物實時查詢的信息監管過程、了解電子監管網的作用和意義,質檢總局近日組織了一批消費者代表進行了親身體驗。
了解廠商賦碼
“燕京桶裝水採用了一桶一碼的賦碼方式,這相當於給我們生産的每一件産品都賦予了一個唯一的‘身份證號’。”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賈鳳超對前來體驗的消費者説,這對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企業産品質量形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是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兩個鏈條、兩個體系、一個網絡”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依託數據庫建立的國家級産品質量追溯平臺。自2005年9月開始建設以來,截至2008年6月30日12時,全國已累計入網企業58465家,賦碼企業11817家,22.5億件産品實現賦碼激活上市。
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率先在桶裝水使用了電子監管碼,實現了桶裝水百分之百賦碼上市。在礦泉水生産車間,副廠長齊寶才告訴消費者,防偽標的成本是每個4分9厘,而監管碼的成本每個只有2分4厘。
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大二學生趙媛媛刮開一桶礦泉水的監管碼,撥打95001111後,果然得到了這桶礦泉水的生産單位、生産日期等信息。
“監管碼就貼在礦泉水桶的瓶蓋處,打開蓋子監管碼就損毀了。”齊寶才介紹説,“這樣的好處是監管碼不會被別人取下造假,但消費者要在飲用前查詢。”
遊歷監管中心
隨後,消費者們來到了中信國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這裡的模擬超市中,企業實施部總經理簡兆鵬向大家演示了産品質量監管系統的操作過程。
他用掃描儀對産品進行監管碼檢查時,屏幕上立即顯示出該産品的規格、生産日期、保質期、分銷單位等內容。消費者龔寒用掃描儀對一瓶綠茶進行檢測,顯示屏上顯示該産品已經過期。
簡兆鵬告訴介紹説,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食品藥品監管局就是通過産品質量電子監督網,僅用了十分鐘的時間就掌握了所需救災藥品的儲存位置、剩餘量等信息,為及時發放救災物資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質檢總局執法監督司副司長嚴馮敏向大家介紹説,除了電話和掃描,電子監管碼還有網絡和短信查詢等多種方式,而且完全免費。例如,今年3月,有消費者在北京某農貿市場購買了一包古船麵粉,消費者通過查詢監管碼得知所購産品為假冒商品,監管部門隨後迅速查獲了産經銷一體的假冒産品生産團夥。這樣不僅保護了消費者利益,也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簡兆鵬表示,每件産品的最小銷售包裝的監管碼各不相同。在監管網上進行監管碼的下載與解密後,將監管碼文本文件交付印刷,監管碼文本文件必須妥善保存,防止被非法盜用。在産品上市時,將監管碼激活,激活後的監管碼可以被消費者查詢,而非正規企業則不會被批准獲得監管碼。
體驗産品銷售
最後,消費者來到了位於北京玉蜓橋的物美超市,超市中的賦碼産品已經包括麵粉,食用油,香油等。
家住北京方莊的韓璐女士在物美超市玉蜓橋大賣場的收銀臺發現了一條新設的“電子監管賦碼産品結算通道”。收銀員通過掃描槍掃描了商品上加貼的“中國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碼”後,電腦顯示屏上便立刻顯示出商品品名、生産日期、生産廠家等信息。
韓女士説:“以前也聽説過電子監管碼,但好像是要通過電話、上網等方式才能查詢到相關信息。現在,交款時就能直接看到,還真沒想到會這麼便捷。”
監管碼技術自2005年起率先在河北進行試點工作,今年6月起開始正式啟用,受到許多消費者和生産者的好評。
據了解,現在我國的預包裝産品上印有的企業名稱、産品商標、産品品牌、保質期、生産日期等信息會被倣造者假冒,但賦予電子監管碼的産品就能做到識別真偽。
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堅忠告訴記者,從今年3月14日起,到物美購物的消費者通過購物結賬環節即可自動查詢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碼的信息。只有商品上的電子監管碼所顯示的各項信息真實無誤而且在保質期內,才可以順利地在收銀系統結賬;如果消費者選購的商品是假冒偽劣産品或是過期産品,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商家也無法售出該産品。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這下,消費者就更放心了!”韓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