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蘇會志 李舒)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奧運會倒計時牌,向萬眾期盼的時刻漸近。
還有2天,48小時,2880分鐘,奧運會開幕倒計時開始讀秒。
北京,隨地可見印有“祥雲”圖案、用中英文寫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蓋著“中國印”的旗幟、橫幅,處處回蕩著《北京歡迎你》、《Forever friends(永遠的朋友)》的歌聲。到6日晚8時,奧運會的主角--各國和地區運動員絕大多數已經到京;新聞中心通宵開放,記者已經在場館內外、大街小巷採訪;本屆奧運會先期舉行的女子足球比賽於今天在瀋陽、秦皇島、天津開賽;奧林匹克青年營已經開營;開幕式最後一次綵排于8月5日成功舉行,交通、安檢再一次接受檢驗;賽會志願者、城市誌願者全部上崗,臉上寫滿自豪;先期到達的運動員已經到各個場館做適應性訓練;奧運商品火暴熱銷;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主題的火炬傳遞經過4個多月在五大洲的傳遞,今天開始在最後一個城市北京進行,“航天英雄”楊利偉在北京故宮午門廣場手持火炬,揭開了聖火北京傳遞的大幕……
盛會前的北京,滿是忙碌、祥和、笑臉。北京的氣氛,勝過節日。
北京和中國,用五千年文明積澱、百年期盼、七年籌辦,迎接奧運會倒計時牌歸零那一神聖、莊嚴、光耀的時刻!
奧運村和場館:悠閒而緊張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截至8月5日,171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入住奧運村。禮儀之邦的中華民族伸出友好的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旅遊者。
眾多境外運動員及記者進住奧運村和媒體村後被問及的第一觀感,回答大多是“真是很好,你們安排得太週到了”。“文化很燦爛”。“你們的人民看起來很自信”。
悠閒的奧運村與緊張的訓練場館成為剛剛到達中國的外國運動員出現最多的地方。
自7月27日正式開村以來,奧運會場館中安保措施最嚴格的奧運村生活區尚未有記者涉足過,由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篩選的80名記者5日成為這裡的第一批探訪者。據介紹,曾連續13屆為奧運會提供餐飲供應的公司和北京旅遊集團合作,在奧運村內24小時提供多風味餐飲供應,包括麥當勞快餐、麥咖啡、地中海風味和北京特色在內的亞洲風味,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都應該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
據介紹,這裡運動員菜品保證8天不重復。各奧運代表隊對奧運村讚不絕口,稱環境是歷屆奧運會中最好的。日本游泳隊教練上野廣治對奧運村的餐廳尤為推崇,他説:“這裡的烹飪方式科學,米飯很可口,牛奶也很好喝,飲食方面沒什麼可擔心的。”
421名公共衛生保障人員已進住奧運場館,負責場館內的食品、飲水、空氣、傳染病及病媒防控等工作,場館保障裝備配備到位。全市奧運場館配備公共衛生保障車輛245輛,各類現場快速檢測儀器433套,可以對食品、飲水等隨時開展現場監測。
奧運期間,公共衛生保障人員每天將抽檢10件食品樣品,對食品衛生狀況進行現場快速檢測。奧運核心區和餐飲服務商餐飲操作加工的關鍵位置,已經安裝餐飲遠程視頻監控系統,28個終端已安裝完成,360度旋轉攝像頭全天候實時監控食品加工現場。發現問題,監控室可以即時反饋現場公共衛生保障人員,對危險情況可以直接喊話警示。
此外,衛生部門對全市餐飲單位10萬名廚師長和冷葷班長進行了預防食物中毒十大關鍵環節的培訓。涉奧餐飲單位、重點地區餐飲單位配備2萬名考試合格的食品衛生管理員。
為了保障場館內飲用水安全,公共衛生人員對人員最為集中的運動員村、媒體村實行重點監測,兩套飲用水水質監測預警系統,分別安裝在人員最為集中的運動員村、媒體村(綠色家園)的供水水泵房。對水中濁度、電導率、PH值、余氯等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發現有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的情況將隨時報警。
越來越多的外國運動員開始體驗中國文化和國民精神。瑞士代表團團長維爾納·奧斯伯格對北京人給予的熱情歡迎表示讚賞:“奧運村真是魅力十足,所有的人都非常樂於助人,看上去大家都自信而快樂。”
“這裡讓人印象深刻,有著頂級的賽道,是我見過的最好的。這是一個新的傑作,祝賀中國能有這麼好的場地”。8月5日下午,法國男子四人雙槳運動員塞德里克·貝爾雷訓練後,在位於北京東北郊順義區的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場地發出了這樣的讚嘆。
一批運動員開始熟悉場地,做適應性訓練。在水上運動場,記者見到一批運動員開始“預熱”:有的校艇,有的在激流回轉賽道上搏擊,不時有人落入水中。
曲棍球場館競賽團隊技術運行經理金寶林介紹説,從27日場館開館一直到奧運會開始前,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場館已經制訂了一整套詳細的訓練計劃,為各參賽隊提供服務。北區曲棍球場館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分別有兩個曲棍球場地,目前已經排好訓練“檔期”,一些球隊將逐步開始按計劃訓練。目前,已有中國女曲、中國男曲和阿根廷男曲等隊伍進行了第一場訓練,其他十幾支隊伍也將有序進行訓練。
賽會服務:忙碌而有序
由於執行了120多項節能措施,所有的比賽場館在運行時可節能50%,居住設施包括奧運村和媒體村可節能65%。在城市交通方面,市政府致信市民懇請大家“綠色出行”,奧運會前後全市黨政機關停駛50%的機動車,社會車輛實行單雙號限行;從北京公交地鐵降低票價到建設高效自助乘車系統……一點一滴無一不表現出北京奧運的綠色訴求。
7月30日,日本馬拉松選手尾方剛在北京的大街上試跑了20公里後很滿意,他説,北京的空氣“比以前清新多了,跑起來很舒服”。
對北京環境污染的擔心,不斷見諸於境內外各種形式的新聞報道中。而當人們走進北京,這些擔心被逐一消除。
國際奧委會奧運會執行主任費利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北京的空氣質量比外界想象得要好,他認為奧運會期間因空氣質量調整比賽時間的可能性很小。上周,北京持續出現霧霾的天氣。一些外國媒體報道稱,北京實行交通限行措施後空氣污染問題依然嚴重。對此,費利表示,判斷空氣是否存在污染不能全憑肉眼,要靠科學數據説話。他説:“能見度降低,許多人就認為空氣質量有問題,但我們清楚,那其實不是污染,是霧,一種自然現象。”
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主席永奎斯特5日上午在國際奧委會第120次全會上作陳述時説:“我相信,北京的空氣質量不會對運動員和遊客産生大的影響。”
今年3月,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在對去年8月北京的一組空氣質量數據進行分析後發表聲明稱,北京的空氣質量基本令人滿意。永奎斯特介紹説,世界衛生組織評估空氣質量的標準分為三檔,國際奧委會在評估北京的空氣質量時採用的是中間那檔標準,這種標準適用於發展中國家。“應該説,那些標準相當嚴格,但北京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事實上,現在的空氣質量的各種數據都超過了去年同期。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表示,奧運期間的空氣質量完全可以得到保證。
北京地區的104家院內應急醫療救治網絡醫院全面啟動賽時應急備勤機制。其中13家三級甲等醫院的18個應急救治基地可隨時接收100名傷病員,37家三級綜合醫院可隨時接收50名傷病員,54家二級綜合醫院可隨時接收20名傷病員。
二、三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人員、設備、病床準備到位,應急備勤。北京地壇醫院、北京佑安醫院為傳染病收治定點醫院,集中收治突發傳染病患者。由創傷、中毒及化學污染、傳染病、燒傷、放射病、心理干預組、血液及醫學檢驗等8個專業、81名專家組成應急醫療救治專家組,24小時待命。
北京疾控系統20支共300人的衛生防疫小分隊、衛生監督系統40支共200人的衛生監督應急小分隊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處置任務,分別在市及區縣疾控中心、區縣衛生監督所備勤,隨時待命。53家傳染病網絡實驗室進入戰時應急狀態,隨時準備開展檢測工作。
由於奧運,北京的安全備受矚目,一整套制度化的、運轉流暢的公共安全管理體制已經啟動。北京市應急委的官員稱:“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細化到以分和秒來計算應急反應,應急事件分秒必爭!”今年7月1日,北京市《突發事件應對法》正式施行,這是中國第一部指導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地方性法規。
2005年4月,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簡稱“應急辦”)作為常設機構成立,組建了13個專項指揮部。在北京,實現37種法定傳染病24小時網絡直報,半小時內,相關部門可以對流感、炭疽、霍亂等作出初步疫情判斷,4至8小時內明確SARS、禽流感、霍亂等可疑病原體診斷。針對奧運會期間天氣炎熱容易出現的腸道傳染病,北京335家腸道門診監測預警系統將對每一位就診腹瀉病人均化驗標本並上報,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北京奧運會國際廣播中心(IBC)是奧運會比賽時廣播電視的運行中心,世界各地的轉播商將從這裡把奧運會的盛況傳遞回去。7月23日晚上,一個“小插曲”讓這裡的人們虛驚了一場。
當日18時30分,正在從事調試工作的部分媒體人員突然聞到了一股異常氣味,是“沙林毒氣”還是“煤氣洩露”?本能和職業敏感讓一些媒體人員撤離到室外空地。
2分鐘後,場館運行團隊安保人員、煤氣、消防、防化等相關專業人員到達現場,查明位於地下二層西南角的油漆物品倒灑後,氣味通過樓層的風道散發,排除了煤氣和其他有害氣體洩露的可能性。
經過沖洗、通風和細緻的解釋工作,20分鐘後,國際廣播中心運行恢復正常。當晚,國際廣播中心負責人向媒體通報了這一情況,並向轉播商致歉。
這一快速反應的背後,是一個管理科學、信息透明、全民參與、日趨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與管理體制的生成。
交通組織方面是與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在奧運前夕更受關注。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志介紹,北京為高標準做好奧運交通運輸服務,專門制訂了奧運交通保障方案,開通了直接服務於奧運的34條公交專線和三條軌道新線,設置了長為285.7公里的奧林匹克專用車道,對1541公里城市道路、318處奧運公交專線站臺、64個地鐵車站及所有省際長途客運站進行了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錯時上下班等12項配套措施。賽會期間北京能夠為奧運會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服務。在全力保證賽時賽事交通順暢的同時,北京也盡力把對市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通過開通新線、增發新車等措施,公共電汽車、軌道交通運力預計每天可增加近500萬人次。從7月20日至8月3日,公共交通出行人次平均每天為1690萬。北京的公交運力完全可以滿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旅遊接待方面。北京市住宿資源充足,5790家住宿單位、66.5萬張床位完全可以滿足奧運期間的住宿需求,598戶“奧運人家”為海外遊客、觀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北京建立了多渠道的奧運旅遊諮詢服務體系,設置了56個城市信息亭提供奧運諮詢服務,在首都機場免費投放了22萬冊旅遊地圖,開通了北京旅遊服務呼叫熱線。旅遊服務質量受到高度重視,奧運期間,各旅行社實行旅遊團隊接待日報制度,對奧運旅遊團隊的接待服務質量進行全程監督。為了進一步做好服務,北京110緊急救助系統、12345非緊急救助中心和12308奧運觀眾呼叫中心都有多種語言服務功能,可以為各位來賓提供語言上的服務。為方便國內外來京人員,北京專門設立550個指路點。
與此同時,電力保障、供水保障、市容市貌、開幕式期間的交通和出行都被列入這幾天的大事、要事,有專人負責,專門的部門來執行,專門的隊伍來檢查。
市民:熱情而自信
記者採訪中看到,在機場內外、地鐵上下,公交站旁,在奧運村、新聞中心、媒體村,在各個社區、學校、商店……到處都有各種志願者的身影。一些年輕學生被曬得黑紅的臉龐,不時在烈日下流出汗水,甚至滴到地上。但他們臉上始終挂著微笑,熱情、有禮、主動。在奧運村、媒體村,有時一些本不該他們做的事情,他們也都搶著去做,像幫人開門、搬東西。這一幕深深地印在記者的記憶中。
10萬名賽會志願者已經上崗,20萬名拉拉隊準備出發,近百萬城市誌願者已經活躍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吳湘舟,北京第13中學教了37年英語的退休教師,近三年來毛遂自薦在前門街道做志願者,義務教授居民學習英語。“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現在都可以用英語向外國遊客介紹北京前門的故事了”。67歲的吳老師説到自己這些“學生”,流露出驕傲的神情,“我們這個班的學員,最小的將近60歲,最年長的近80歲”。對於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在身的吳老師的這種執著,老伴一語道破:“退休了還能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事情,還能發揮專長,這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奧運會需要全民的支持。”這幾天,他們一直在前門地區為參觀新前門的國內外來賓指路、講解,這幾年學的英語有了用武之地。
北京的什剎海是外國人旅遊、住宿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社區幹部張景蒲和她的同事們,為了做好奧運外圍保障工作,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休息。治安巡邏、老年指路、流動人口登記、衛生檢查、不文明行為糾正、奧運拉拉隊……龐雜而瑣碎的工作填滿了這些年過半百的基層幹部的日程表。“開奧運會可是個系統工程,大事小事最後都要歸到社區來落實。我們社區每個人的工作量都翻了好幾倍,”張大媽認真地説,“可是我們這流傳著一句話,選擇了這個工作,就選擇了奉獻。”
在地鐵站、公交站,自覺排隊成為人們的習慣;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者明顯減少;公共場所禁煙得到有效實行。北京顯示出有著深厚文化積澱形成的從容和自信。
遍佈本市各個區縣的26個奧運文化廣場全面開放。人們可在這裡享受每天8小時以上、連續66天的奧運歡樂。15支各省市文藝團隊、2支港澳文藝團隊、14支外國文藝團隊、523支北京市民自發組織的文藝團隊將在這個大舞臺上表演,精彩的活動一直延續到殘奧會閉幕後。
奧運文化廣場是城市奧運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詮釋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體現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主題口號;為公眾提供了參與奧運文化活動、分享奧運歡樂的機會;也成為展示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搭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臺。
8月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評價説:“我非常高興中國政府遵守當初申辦奧運會的各種承諾,參加北京奧運會的代表團達到了205個,超過了上屆雅典奧運會。”
8月5日,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在國際奧委會第120次全會上説,北京奧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圓滿完成,已全面進入賽時運行。所有競賽、訓練場館以及奧運村等相關設施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奧林匹克大家庭和國際貴賓服務工作也已安排就緒,為註冊記者服務的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以及為非註冊記者服務的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已投入全天運行,每天舉行新聞發佈會,24小時受理採訪申請。
7年精心準備,北京終於正式亮相。雪域高原的祈福法號、神州內外的激情火炬、北京上空的蔚藍天空,處處聽聞到東方文化深厚底蘊與奧林匹克現代精神的相生相和,互為闡發。激動、自豪、自信的心情在13億國人內心盪漾。
兩天后,奧運聖火在“鳥巢”升騰的時刻,面對全世界的目光,我們可以自豪地宣稱:奧林匹克在中國正在實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