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共同的夢想——訪IOC委員、外國運動員及志願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奧運會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刻,出現了。

    奧林匹克巨人之足,掠過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首都上空,跨過這個國家最引以為豪的中軸線,生平第一次,駐足於中國。

    而他們,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外國志願者和運動員們,作為第一目擊者,親眼看到了這個奇跡的發生。

    甚至,他們催化了奇跡的發生,成為了奇跡的一部分。

    (一)

    用國際奧運會委員、來自中華台北奧委會吳經國委員的話來表述,“中國人最高興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這句話,7年前他曾經説過一次,地點:莫斯科。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辦奧運成功。

    作為國際奧委會中具有投票權的委員,北京兩次申辦奧運會,兩次投票,吳經國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選擇了北京。

    第一個決戰的日子,北京以兩票的差距敗給悉尼。

    結果出來後,吳經國手上的“一票之謎”成為媒體炒作的話題。

    吳經國是個有心人,他不想讓這一票的去向變成千古之謎。在票選結束後,為了給歷史留下見證,他特別將選票上所寫的“BElJING”字樣記錄下來,留待日後,有一天關心這張選票流向的歷史學者能有機會檢視這張選票,屆時即可依據手寫的字樣得到證明。

    北京第二次申奧時,已改為電子投票的新方式,投票前發給每位委員一枚狀似手機的電子投票機。北京在此次票選中編號第四,吳經國在投票機上按下第四號,再按輸送,完成投票。

    在他看來,這一票投下去,就決定了一段歷史。

    薩馬蘭奇接到裝有最終投票結果的信封,撕開封口,拿出紙條念:“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為──北京。”

    吳經國從座位上跳起衝向同是國際奧委會委員、來自北京的何振梁,相互擁抱,喜極而泣。

    何振梁拍著吳經國的背説:“經國,你做了件大好事。”

    吳經國答道:“我倆共同為中國人做了件大好事。”

    之後,國際奧委會成立了2008年奧運會協調委員會,指導北京籌辦奧運會。學建築的吳經國參與其中,同時兼任協調委員會工程建設小組的召集人。

    2003年,吳經國參與水立方設計方案的評選。水立方的方案一拿上來,大家就一致認定:就是它了。水靈靈的四方體,是那種讓人一見鍾情的建築。

    每次來北京開會,吳經國都要去奧運建設工地看進展情況。2005年冬天的一天,吳經國去鳥巢、水立方工地,看到數千人頂著零下幾攝氏度的低溫和凜冽的大風在工地上忙碌,那一刻他真的特別感動。

    距選擇水立方作為國家游泳中心之後幾年,美國名將菲爾普斯走入了已建成的水立方,在一池碧波邊大叫了一聲:“哇!”

    2005年12月23日的美國《商業週刊》評選出了中國十大新建築奇跡,水立方名列其中。

    作者寫道:“中國正逐步成為當今最具有創意性建築和工程設計的舞臺。”

    文章列舉入選理由時説,被稱為“水立方”的國家游泳中心,是節能環保型的建築。游泳池內的水將由太陽能加熱,泳池的雙重過濾裝置可實現水的再利用,就連多餘的雨水也將被收集和儲存在地下的水池中。

    文章説,當全球矚目北京奧運會時,不單是世界上最快以及最具實力的運動員們正在為爭取最高榮譽而加緊努力,新一代的創新建築也正在北京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此刻,如菲爾普斯這樣的世界頂尖高手,正在水立方裏,為爭取世界體育的最高榮譽而戰。

    北京奧運會游泳比賽正式拉開帷幕的第二天,在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的決賽中,天才選手菲爾普斯獲得了第一名,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

    對所有游泳選手,北京奧運會都是一道坎。因為,決賽被安排在上午進行,

    這種“反常規”的比賽時間將是美國游泳明星邁克爾·菲爾普斯“八金之夢”的最大障礙,這意味著,將對兼項多的選手體力提出非凡挑戰。

    雅典奧運會後,菲爾普斯離開了游泳池,有3個月時間無所事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虛。

    讓菲爾普斯清醒的是一場災難。

    他被邀請參加一場派對,不但去了,還喝了酒。於是,後面的事情不可收拾,他開車闖紅燈。美國馬裏蘭州法律規定,禁止21歲以下的青少年飲酒,酒後駕車更是觸犯了法律。

    這事立刻成為所有報紙的頭條,那天菲爾普斯正搭飛機去參加一場早已約好的演講。

    飛機上,他第一眼就看到,平攤在座位上的報紙頭版大圖片就是自己,揮舞著雙手從泳池中站起,標題是:“泳壇之恥”。菲爾普斯無地自容,只好把帽子拉低遮住眼睛,用毯子裹住身體,扭頭看著窗外,生怕被其他旅客認出。在飛機上,他突然想明白了一點:自己的生活註定在水中。

    假期結束了。他把注意力調到了“北京時間”,從此在水中,菲爾普斯如北京籌辦奧運會一樣,不浮不躁,一步步默默前進。

    4年的時間,讓年少成名的菲爾普斯學會了謹慎。他説:“我從來不想自己能贏得多少金牌。在水立方,我要從第一個項目開始。哪怕只有一枚金牌,也是成功。”

    (二)

    這是21歲的莎拉·斯克特第一次來北京,她的祖母是研究婦女歷史問題專家,曾于1977年來調查中國婦女的生存狀況。祖母在日記中寫道,當時中國婦女的生存狀況並不好,甚至讓她很“震驚”。

    來北京之前,斯克特仔細閱讀了奶奶當年的日記。她決定,追尋祖母的足跡,發現新的中國。

    斯克特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二年級,是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總服務台的一名志願者,負責記者的登記和註冊工作。她曾是一名專業游泳隊員,從小夢想參加奧運會,但現在,她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在實現自己的奧運夢想。

    斯克特4歲開始學游泳, 10歲的時候,她就樹立了目標,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成績,爭取參加奧運會。“小時候,夏天非常熱,鎮上所有的孩子都游泳,冬天冷的時候,他們就不下水了,但我還是堅持每天都遊。”

    十幾歲時,斯克特經常參加北卡羅來納州少年組的游泳比賽,多次取得好成績,現在的女子200米和400米混合泳世界冠軍霍芙曾經是自己的手下敗將。

    斯克特最終放棄了專業運動員的路。在大學裏,她把多數精力放在了學業上,把游泳當作愛好。直到有一天,參加奧運會的機會終於來了。

    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斯克特不經意間看到了佈告欄的一條通知:北京奧組委計劃從新聞系挑選25個學生做奧運會賽事服務的志願者。

    經過兩輪面試,斯克特順利入選。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愛好體育的馬克·伯思第一次報名做志願者,負責足球比賽的協調工作。

    伯思坦言,第一次去奧運會時,是抱著看比賽的目的去的。“我當時報名之前就是想去看足球、排球和自行車比賽。”

    伯思今年42歲,是歐盟委員會駐俄羅斯代表處的荷蘭籍隨員,會説英語、法語、德語、荷蘭語、俄語等5種語言,現在是北京奧運村禮賓部的一名志願者。亞特蘭大奧運會後,他又參加了悉尼和雅典奧運會。

    “後來我去奧運會就不是為了看比賽,更多的是結交朋友,為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奧運會不只是體育盛會,更是見證一種文化的難得經歷。”

    一年前,他從網絡上看到了北京奧組委招募志願者的通知,決定要第4次參加奧運會,做志願者。像往屆奧運會一樣,伯思仔細填寫了信息,投出了自己的簡歷。

    去年11月的一天,22歲的格雷戈裏·芳德像往常一樣剛上完新聞課,在走廊裏,他碰見了系裏的一位教授,教授告訴他北京奧運會在招募志願者。“我當時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現在想想都很感激那個老師。”他説。

    芳德來自美國中西部艾奧瓦州的一個小鎮,上次美國舉辦奧運會時,他才不到10歲,才剛剛學會打籃球。

    報考大學時,芳德在志願一欄填上了籃球明星喬丹的母校北卡羅來納大學。但學校裏高手如雲,芳德沒有如願進入校隊。

    7月份,芳德自掏腰包,花2000美元買機票,飛到北京,在五棵松籃球館做新聞服務志願者。在京期間,除機票外,他還要負責自己部分飲食和交通的費用。剛開始沒有班車的時候,他每天早上從人民大學坐公交轉地鐵過來,路上要一個多小時,但每次他都到得很早。

    芳德説:“到了北京才感受到奧運的腳步。”

    到了北京的伯思有了第一感受:“這個城市的人們對奧運的熱情讓我出乎意料。”

    “如果要比較的話,我覺得奧運會的每個舉辦城市都很美麗,北京也是如此,但這個城市有更悠久的歷史,更多的故事。”兩個月前,考慮到奧運期間志願工作可能會比較繁忙,伯思已經把北京城逛了一遭。“我用了4個小時沿著古長城爬山,不誇張地説,那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事情。”

    來北京後,斯克特發現自己被分配到服務台,她隱隱有些失望。她的證件只能在主新聞中心使用,很多場館都無法進入,更是無法觀看比賽。

    “但我也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次機會了。無論如何,能成為奧運的一部分,都是一生難得的經歷,我希望我的志願服務能幫助北京奧運會更好的運行。”開朗的斯克特馬上調整了心態。現在,她跟中國的志願者們學漢語,跟來自全世界的記者交流,正在以另一種有趣的方式經歷奧運。

    閒暇裏,斯克特也在博客上記錄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身邊很少有人來過北京。儘管不能做記者,我會把我的經歷寫給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看。”

    (三)

    1988年,日本仙臺,福原家誕生了一個女嬰。

    3歲時,爸爸為她請來了專業乒乓球教練,吃力地握著比自己頭還要大的拍子,每打飛一個球,福原愛就會哭。

    5歲時,福原愛第一次參加日本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球臺已經放低了10公分,但對她來講依舊太高。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福原愛的成長也離不開中國。

    “當然首先是讓我學會了中文。另外,通過向中國人學習乒乓球,可以讓我學習中國文化,通過乒乓球和更多的中國人交朋友。”

    不過,福原愛的“最愛”是王楠。

    當福原愛加盟中超聯賽遼寧俱樂部後,第一次與王楠配合雙打時,手抖得連球都拋不直。第一次見到王楠時,福原愛只敢在座位上坐半個屁股,感覺王楠像神一樣。

    如今,福原愛已經成為日本女乒領軍人物。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小個子的福原愛舉著7公斤重的日本國旗,繞場一週。

    澳大利亞籍國際奧委會委員高斯帕,把北京奧運會的標誌“中國印”叫作會跑步的北京人。

    這可能與他個人的經歷相關。墨爾本奧運會,這位英國移民的後代為澳大利亞贏得了一枚男子4×400米接力銀牌。

    在參加奧運會比賽之前,高斯帕是一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少尉。他一週三次去墨爾本,在一條長滿了荒草、已經被廢棄的飛機跑道上訓練,他用手推割草機割草,平整跑道後才能開始訓練。

    退役後的他之後進入了國際奧委會,並在悉尼和北京同時競爭時,與同是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何振梁約定互相支持。

    高斯帕一直認為,如果中國再次申辦奧運會,他欠何振梁一票。因此,當2001年北京再次申辦時,他堅定不移地支持北京。

    北京獲得奧運會主辦權後的7年,高斯帕數十次到訪中國,看著一座座奧運場館從無到有,看著北京這座城市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他還記得,現在的奧林匹克公園,幾年前還是一個雜亂的小村子,現在取而代之的是鳥巢和水立方,好像變魔術一樣。北京奧運會開幕幾天前,協調委員會主席維爾布魯根先生稱,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為以後的奧運會設定了一個“黃金標準”。高斯帕認為,這是北京所能得到的最高評價。

    高斯帕看到了北京奧運會“魔術”般的變化,他在原來小村子遺址上,觀看了盛大的開幕式,一連用了“壯觀”“恢宏”等多個形容詞來描述自己對開幕式的印象。

    北京舉辦奧運會,吳經國的願望是,在開幕式上多多地展現中國文化。從開幕式的看臺上走下,他説:“今晚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到自豪!”

    如果滿分是100分,吳經國説,他會給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打95分。

    吳經國還告訴記者,許多國際奧委會委員看完開幕式後都有“意猶未盡”之感,大家坐在回酒店的班車上還在談論開幕式錶演的一些經典片段。

    這一切,與他們當時手中的一票,如此的密切相關,是世界給了中國一個機會,讓奧運巨人跑進了北京,他們與北京一道,一起創造了歷史。(執筆朱玉 參加採訪記者高鵬、婁琛、周欣)

 
 
 相關鏈結
· “中國”字樣文化衫奧運村裏受歡迎
· “遲到”中雨送爽 北京奧運天氣將逐漸告別悶熱
· 中國男子游泳獲奧運歷史上首枚獎牌 張琳奪銀牌
· 奧運首日:陳燮霞為中國摘首金| 龐偉氣手槍奪冠
· 相聚五環旗下——80多國政要聚首北京 |奧運專題
· 奧運史首次成功人工消雨 催化劑對人體和環境無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