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黃河源頭區域的青海省瑪多縣重現“千湖景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8月22日電(記者任硌、馬勇)隨著近年來氣候的變化和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的實施,地處黃河源頭區域的青海省瑪多縣重現了歷史上曾有的“千湖景觀”,生態環境得到一定改善。

    8月20日中午,記者驅車行駛在國道214線青海省瑪多縣段看到,在這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藍天、白雲、草地、牛羊,更有公路兩旁星羅棋佈的大小湖泊,構成了一幅壯美的高原圖畫。不時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珍稀野生動物藏野驢、藏原羚在湖邊悠閒地飲水。

    據瑪多縣委宣傳部介紹,位於青海省南部的瑪多縣,面積25253平方公里,地處黃河源頭區域,黃河在境內流程300余公里,具有黃河源頭水位調蓄功能的鄂陵湖、扎陵湖的大部分水域也在這個縣的境內。瑪多縣素有“千湖之縣”的美稱,據史料記載,縣境內曾有大小湖泊4000余個。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受氣候變化和濫墾濫伐、採金、過度放牧等人類活動的影響,瑪多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土流失嚴重,草場退化面積一度佔到了草地面積的70%。冰川和高山積雪萎縮,直接影響了當地湖泊的水源補給,致使眾多湖泊乾枯,大小湖泊至上世紀末僅存數百個。

    從2000年開始,瑪多縣開始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工程。2005年瑪多又被納入“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國家投入鉅資在瑪多境內實施生態保護工程,退牧還草、滅鼠、治理黑土灘、生態移民、人工增雨等項目大規模展開。388戶1800余名牧民離開世代居住的黃河源頭區的草場,移居到城鎮,500多萬畝草場實現了禁牧。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幾年來,瑪多縣水土流失和草場沙化得到一定遏制,生態環境得到局部改善。

    隨著局部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近兩年降雨量的增多,瑪多縣境內的一些原已乾涸消失的湖泊得以恢復,一些湖泊面積增大。據不完全統計,縣境內大小湖泊數量已恢復到1000個以上。果洛藏族自治州氣象局介紹,根據青海省遙感中心2008年8月9日的衛星遙感監測,位於黃河源頭部位的鄂陵湖、扎陵湖面積分別為695平方公里和552平方公里,比2007年7月22日的衛星遙感監測面積分別增大了75平方公里和30平方公里。

 
 
 相關鏈結
· 青海湖變得日漸“豐盈”
· 我國投資15億多元施5大工程項目還青海湖原生態
· 青海建設生態文明建立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11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