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世界看奧運:奧運給中國社會留下了諸多寶貴遺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陳俊俠 韓冰)“中國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羅格先生在閉幕式上對北京奧運會的讚揚,標誌著本屆奧運會的圓滿結束和中國人百年奧運夢想的完美實現。從超一流體育場館到白雲藍天,從文明排隊到擁抱世界,本屆奧運會給中國社會留下了諸多寶貴遺産。這些珍貴的遺産,值得後奧運時代的中國認真梳理、盤點和傳承。

    體育遺産——多項突破改寫奧運歷史

    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餘名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共打破38項世界紀錄、85項奧運會紀錄。體育健兒們在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同時,也在人類體育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美聯社的報道説,北京奧運會上有87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獎牌,比悉尼奧運會多7個國家,創下了奧運會的新紀錄。其中,多哥、塔吉克斯坦、蒙古國、阿富汗等12個國家首次贏得奧運會金牌或獎牌。非洲國家總共獲得了40枚獎牌,是有史以來最多的。

    報道説,中國在這屆奧運會上共獲得51枚金牌,這是自原蘇聯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獲得55枚金牌之後的最好成績。2012年奧運會東道主英國贏得了19枚金牌,也創造了該國100年來的奧運會最佳成績。

    法新社在盤點本屆奧運會時説,“博爾特猶如一道黃色閃電,連續打破世界紀錄”;美國人菲爾普斯收穫了8枚金牌使“這屆奧運會永志難忘”;俄羅斯女子撐桿跳高運動員伊辛巴耶娃“配得上‘女王’的稱號”;而中國則在“自家門口完成了通往世界體育強國的長征”。

    美國游泳隊教練埃迪·裏斯説:“這次奧運會是有史以來最快、最強、最難以置信的一屆。”他認為,北京奧運會“是一次不可思議的經歷”。

    俄羅斯作家斯韋特蘭娜·謝利瓦諾娃注意到,北京奧運會不僅見證了世界體育的進步,而且推動了中國“全民體育”的熱潮。她説,近年來,幾乎所有城市的小區和公園都安裝了運動設施。地方政府在各處設置了可以免費使用的籃球架、排球網、足球門和乒乓球桌。許多奧運場館建造在大學校園內,奧運會結束後就能為大學生們所享用。

    精神遺産——國民心態漸顯大國氣度

    從申奧成功到奧運會圓滿結束,中國在7年籌辦奧運的旅程中經歷了種種磨礪和考驗,中國的社會心理從躁動逐漸走向沉穩,從情緒化日益走向理性,從“金牌第一”到開始關注“人”本身,一個泱泱大國所應具備的自信與包容逐漸在中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

    香港《南華早報》説,在北京奧運會之前,有人擔心中國觀眾的愛國主義可能變為可怕的民族主義,特別是在中國對美國或中國對日本等敏感比賽上。但事實是,大多數中國觀眾展示了良好的體育精神。雖然他們很愛國,把歡呼聲給了本國運動員,但他們在日本隊或美國隊得分時也同樣鼓掌加油,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狹隘心態。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説:北京奧運會象徵著一種視野的變化。中國現在強大起來了,並且開始重新爭取“應得的”地位。儒教傳統所強調的道德力量開始重新被提及,中國依靠道德榜樣、禮儀規範和以德服人來贏得人心。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奧運會是一次告別中國百年民族悲情的契機。這家報紙19日刊發的題為《奧運會當告別中國百年悲情》的文章説,從為外國隊的優秀表演喝彩和鼓掌,到以開放的態度對待曾經想借奧運會要挾中國政府、但最終來參與奧運的一些西方領導人,“表明中國人正在超越百年民族悲情,開始具備一個正常大國國民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對中國的真正崛起,在國際舞臺上擔負大國責任具有深刻的意義”。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後發表的題為《北京的奧運勝利》的文章説,本屆奧運會的組織工作無懈可擊,成為中國人民向世界證明其能力和自信的“一次勝利”。

    人文遺産——中國和世界坦誠相擁

    由於各種原因,長期以來中國融入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過程充滿坎坷,中國和世界之間似乎隔著一層説不清、道不明的“水晶墻”,而奧運會為中國和世界提供了全方位相互了解的機會。

    “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中國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指出了本屆奧運會最重要的遺産。他此前曾多次表示,通過奧運會,中國向全世界開放,全世界則關注、審視中國,雙方彼此加深了解,這將帶來積極而長遠的影響。

    奧運會既是全球最重要的體育盛事,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技藝、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的平臺。奧運會期間,兩萬多名海外媒體工作者和數以十萬計的外國觀眾和遊客涌入北京,他們既是來報道和觀看比賽的,也是來了解中國的。此外,據全球知名媒介諮詢集團尼爾森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收集的數據表明,全球約有20億人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超過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通過接觸與交流,各國媒體看到了一個真實、現代化的中國。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評論説:“世界正把發展的中國置於顯微鏡下,一些人正尋覓其中醜陋的東西。這種尋覓的結果可能是準確的,但絕對是片面的。全面了解中國需要透過中國的社會和歷史的全景……專注于中國的過失並對其他事情不聞不問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法國《費加羅報》也發表題為《中國與西方坦誠相對》的文章説,在全世界,人們從未如此多地談論中國,談論這個龐大、神秘、全球絕大多數人還不甚了解的國家。媒體進行的大量報道與調查讓人們看透了表象,穿越了長城……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關係全都改變了,西方再不能無視中國及其13億人。

    “奧運外交”的成功無疑是中外交流的亮點之一。本屆奧運會,有80多位各國政要聚首北京,創造了奧運史上的一個紀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撰文説,那麼多政見不同的領導人在北京坐到了一起,其本身就是“和諧”的體現。法國《世界報》也認為,“奧運外交”讓北京成為“世界外交的中心”。

    美國總統布什在接受美聯社記者採訪時説:“我認為奧運會為人們提供了到中國並觀察中國的機會,同時也使中國人看到了世界,有機會同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交流。”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説:“奧運將把中國有機地納入到國際社會中來,中國孤立於世界的時代從此結束。”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題為《傾聽中國開放的步伐》的文章説:中國還有很多缺陷,但只要這個開放的年代不再倒退回封閉,這個最近一個甲子經歷迂迴曲折、跌宕起伏、飽經風霜的民族,總會在積極向世界學習、努力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以更自信和從容的姿態邁向更加開放的未來。

 
 
 相關鏈結
· 傳承"奧運遺産":中國將從奧運輝煌邁向發展新高
· 專家:今後3年北京將處於奧運遺産推動效益井噴期
· 萊姆克:中國出色地確保奧運進行並留下奧運遺産
· 奧科會:北京奧運將為中國留下寶貴“健康遺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