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吳晶、劉奕湛)新學期開學,剛剛升入小學的文文特別想念幼兒園的趙老師,因為“趙老師對著我笑,教我唱歌,陪我畫畫,幫我洗手,我覺得她特別喜歡我。”
這個6歲小姑娘喜歡老師的理由看似簡單,但仔細想來,趙老師的身上卻具備一名優秀教師的品德:微笑是一種慈祥,唱歌和畫畫是一種才華,幫學生洗手是一種責任,讓學生自信是一種愛。
在我國第2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師為教師樹立了榜樣,新修訂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又為教師設立了標準。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老師,他們眼中的好老師什麼樣,這些問題格外吸引著人們的關注。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説,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育的靈魂。一個好老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對學生的愛心和高尚的情操。因為教師的教育教學不是靠用什麼工具來塑造人才,而是要靠教師本身的知識、智慧、人格來影響學生。因此,教師的思想情操、職業道德比任何職業都重要。
在汶川地震中,幾乎每一個遇難教師的手都指向學生逃生的方向,幾乎每一個英雄教師的手臂下都護著學生。學生們在評價這些老師平常的表現時,都用到“慈愛”“親切”“無私”這樣的字眼。
平凡的教師如果沒有對學生日積月累的愛,就無法在危難時刻作出英雄的壯舉。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只有不求回報地付出愛,才會成為受學生愛戴和尊敬的好老師。
16年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師曲莉梅的班上有一個孩子性格孤僻,行為散漫,對學習毫無興趣。這個孩子耗費了她很多精力,使她暗自埋怨:為什麼讓我碰到這樣的學生。後來,她無意中發現這個學生在每頁圖書的翻角處畫小人,書角快速翻動時,圖案竟連成了一個動畫故事。在驚嘆不已的同時,曲莉梅發現了孩子的可愛,鼓勵他發展自己的特長,啟發他學好各門功課才能畫出更美的圖畫。孩子笑了,也變了,長大後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
“每個教師節,這個學生都來看望我。”她説:“事實上,我更感激他,因為是他讓我發現了教育神奇的力量,使我從教師的職業中獲得了更大的滿足感。”
從教多年來,曲莉梅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等很多榮譽。她説,一個好的老師必須具備愛的情感、能力和藝術。有了愛的情感,就能使學生親近你;把情感轉化成能力,就能使學生崇拜你;把能力轉化成執教的藝術,就能使學生跟隨你。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説,教師愛學生不是單方面的給予,還要尊重學生個性,學生能翻多大的跟頭,就給他們搭建多大的舞臺。多年來,人大附中教師自主開設了150多門選修課,組織學生成立科技俱樂部和少年科學院,組建了足球俱樂部、國際象棋隊、圍棋隊、健美操隊等體育社團和藝術團,還為超常兒童設立了超常教育體系。
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求知好學的潛力被激發出來,與教師形成教學相長的局面。教師感受到學生旺盛的學習需求,也必須通過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提升自我素質,成為對自己滿意、讓學生滿意的好老師。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主席王曉龍説,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學歷合格率和高學歷教師比例顯著提高,師德建設也在不斷推進。但是,與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師形成鮮明對照的一些現象,反映出改革開放30年間,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刻上了市場經濟的烙印,以往讚頌教師奉獻精神的價值取向,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為此,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包含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等6個方面,更加注重從教師職業特點和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有利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整體提升。
教師節前夕,北京市海淀區的300名新任教師在上崗前進行了集體宣誓:“我志願做一名人民教師”“忠於人民教育事業,履行教師神聖職責”“做學生良師益友,鑄教師高尚品格”。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勞凱聲説,如果每一個教師都能牢記自己的職責,踐行崇高的師德,他們就會以博大的情懷托起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