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9月11日電(記者黃豁)重慶通過政策杠桿,“給身份、給待遇、給位置”,引導大學生下基層就業;逐步建立起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年輕優秀幹部從基層一線培養的選人用人新機制。
根據《重慶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從2008年起,重慶將在5年內選派32511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到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及村工作,其中選派1萬名左右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力爭到2012年全市9986個村“兩委”班子中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0%以上。重慶市財政將拿出5億元專項經費,各區縣財政配套5億元經費,用於保障大學生到基層服務的工資和津補貼的發放。這也是重慶直轄以來規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項人才隊伍建設計劃。
重慶還大膽創新制度設計,對下基層大學生“給身份、給待遇、給位置”。對於到村任職的大學生實行就業“兜底”,服務期滿兩年且考核合格,直接錄(聘)用為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村服務年限計算為工齡;改變過去選派下村大學生只發生活費或見習費的做法,執行所在地統一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津補貼標準,併為大學生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選派到村的大學生可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經過鍛鍊且黨員幹部都公認為“優秀”的,通過有關程序,可擔任村“兩委”負責人。
同時,為暢通基層人才成長通道,讓優秀人才“下得去、上得來”。從2008年起,重慶市、區縣機關補充公務員,主要從具有兩年以上鄉鎮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擇優選調。重慶市、區縣機關公開招錄公務員時,在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大學生中招錄的比例不得低於60%,以後每年提高10%,2010年以後不低於80%。
重慶市人事局局長姜平説,對於重慶這種城鄉二元結構十分突出的地區來講,選派大學生下基層既有利於解決農村鄉鎮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又有利於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是填補城鄉人才鴻溝的“雙贏”舉措。
重慶面向全國選派大學生到鄉鎮和行政村任職引起大學生濃厚興趣,各地大學生報名十分踴躍,其中報考行政村的大學生就達8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