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聚焦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白瑞雪、孫彥新、鞏琳萌)這是人們已經熟悉的一幕:中國航天員乘坐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火箭與飛船進入太空,在距地球300多公里的高度上開展富有中國特色的太空探索任務。

    這一次,就要乘神舟七號飛天的3名航天員所要完成的,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又一次飛天之旅——在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出艙活動中,他們中的一人,將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足跡印在飛船艙外的茫茫太空之中。

    24日下午17時30分,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亮相。他們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他們有著相同的年齡:42歲。

    翟志剛:3次入選梯隊

    3次入選梯隊,翟志剛是14名航天員中唯一的一個。

    濃眉大眼、英俊帥氣的翟志剛,在當空軍飛行員時就曾成為《中國空軍》雜誌的封面“模特”。然而,從神五到神六,“人氣”極高的他兩次入選梯隊,卻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曾對翟志剛説:“面對公眾的眼光,承受能力要求很高。你是真丈夫、男子漢。”

    誰都能理解其中的失落。但翟志剛説,誰執行任務都與自己去執行任務是一樣的,他只能更加刻苦地投入訓練,盡力了,就無怨無悔。

    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極限,翟志剛終於在第3次入選載人航天任務梯隊後,最終登上了飛向太空的“神舟”。被稱為“航天員總教頭”的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評價説,翟志剛注重細節,操作能力突出,心理素質好,尤其是情緒穩定性和危機處理能力很強。

    出艙活動,對誰都是全新的。由於訓練資源的寶貴,翟志剛常常在心裏進行演練。面向飛船做180度的轉身動作,地面上這個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卻非常複雜。第一步左手放在哪,右手放在哪,右腳的位置,艙內密密麻麻的儀器設備中哪些是可以攀的,哪些地方是可以用勁的……一個個細節在翟志剛的腦海裏一遍遍浮現。

    2008年3月的一次水槽模擬出艙訓練中,輕裝下水的翟志剛在訓練間隙遭遇險情。

    “我距池底很近,突然聽見氣瓶發出清脆的聲音,就像金屬敲擊。潛水員發現了,馬上把他的應急氣嘴塞到我嘴裏。氣瓶繼續漏,整個水下全是氣泡,都看不見人了。我心裏卻很踏實,順利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時間浮上了水面……”

    氧氣瓶漏氣,一個看上去似乎並不嚴重的故障,可能造成的後果一點也不輕——如果當時被水嗆住從而影響肺部功能,翟志剛很有可能就無法繼續神舟七號任務的訓練與選拔了。

    工作人員説,在這次有驚無險的經歷中,翟志剛沒有一絲慌張,如同應對一次教員故意設下的故障。

    從容,正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僅在神舟七號飛船的操作訓練中,航天人就設置了48種與航天員操作相關的故障。

    翟志剛出生於黑龍江省龍江縣。他愛好書法,一手頗具個人風格的毛筆字被同事們稱為“翟體”。他愛動手,家裏給兒子買的玩具,總是由他先拆裝,折騰夠了再給兒子當“技術指導”。他擅長交誼舞,航天員們辦舞會,他總是滿場飛的那一個。文藝晚會上,模倣趙本山,也是他的拿手好戲。

    翟志剛還是出了名的孝子。考上飛行學院後,一個月12元的津貼,他只留下2元,其餘的全部給母親寄回去。

    兒時家庭生活困難,是母親用賣炒瓜子掙來的錢,供他上完了學。翟志剛有時心疼母親,想輟學回家幹活,一向慈祥的母親發了火:“媽不識字,也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但認準一個理,你必須要唸書!”

    翟志剛當年的班主任徐東升告訴記者,翟志剛讀高三時,班裏每天晚上都補課,但因為總停電,教室裏只能用汽油燈照明。翟志剛坐在後排,汽油燈光線不足,於是他每天口袋裏都帶著一小截蠟燭頭。因為家庭困難,他只是在上課時用蠟燭,一下課馬上吹滅,用紙包起來裝進口袋裏……

    或許,就是那小小的蠟燭頭,照亮了少年翟志剛未來的路。

    劉伯明:“小諸葛”

    翟志剛的兩名搭檔中,有一位從空軍招飛體檢起就與他相識、甚至結婚也與他在同一天的老朋友——劉伯明。

    教員們對劉伯明的評價是,愛思考,愛鑽研。在航天員隊伍裏,綽號“小諸葛”的他曾因流利回答一名教官10個刁鑽專業問題,從此被這名教官“免提問”。

    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一個農民家庭。上高中的幾年裏,他每天都得在學校和家之間的9公里多的土路上奔波。冬天滿地積雪,氣溫常常在零下30多攝氏度,滑倒更是常有的事。

    劉伯明説,上學時的艱苦經歷練就了一副好身板,也賦予了他吃苦耐勞的品質。見證劉伯明成長的中學校長,後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這位能吃苦的得意門生。

    1985年3月,空軍飛行員選拔,全縣僅劉伯明入選。畢業後,他分配到空軍某訓練基地,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3年後,他又以高超的飛行技術,飛上了中國空軍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

    一次飛行中,劉伯明駕駛的飛機在降落途中遇到強大氣流,無法下降。他沉著冷靜,在空中盤旋了40多分鐘,最後克服種種惡劣條件迫降成功。

    神六任務中,劉伯明入選了梯隊。雖然最終沒能上天,但他和其他戰友們一直在地面值班,陪同在天上飛行的費俊龍和聶海勝。

    2005年10月12日深夜,太空中的聶海勝即將迎來自己41歲生日時,劉伯明從攝像機畫面裏看到聶海勝的面部有些紅——“感覺如何?”

    聶海勝回答:“很好。這麼晚了,還不睡啊?”

    劉伯明説:“你都不睡,我能睡嗎?”

    回憶起這一幕時,劉伯明開心地笑了。在他看來,從神五到神七的每一次飛行任務,都是14名航天員共同完成的。

    兒時的劉伯明愛拆東西。當時家裏最值錢的東西——收音機,被上小學的他給拆了。父親劉志生很生氣,但是轉眼發現他又把收音機組裝起來了,能用也能聽。

    劉伯明是航天員中英語最好的一個,但他當年中考的英語成績卻是零分。

    他初三時的語文老師張述和説,劉伯明就讀的農村初中,英語課只開半年,也沒有正規的英語老師。但,即使是在一門零分的情況下,劉伯明還是考入了縣裏的重點高中,並從此在英語學習上格外下功夫。

    “他連走道、幹活時,都在背單詞。”父親説。

    正是從高中時代的一篇英文課外資料中,劉伯明第一次接觸到了“航天”這個詞。“‘對個人來説,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説,卻是一大步。’讀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説的這句話,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確是全人類的事業。”

    當他自己也成為航天員後,對這項事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劉伯明説,這10年裏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因為每天的學習和訓練都有收穫,從來感覺不到苦和累。

    劉伯明出色的身體彈跳力,同樣有口皆碑。他當飛行員時創下的引體向上紀錄,至今無人打破。在航天員中心運動會上的跳遠成績,又改寫了中年組的紀錄。此外,他還是圍棋高手和足球場上的出色前鋒。

    景海鵬:永不服輸

    在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的眼裏,景海鵬有股不服輸的勁兒。這位與翟志剛、劉伯明同年出生的航天員自我要求特別嚴格,訓練特別刻苦,不僅自己經常“開小灶”,還拉著戰友們加班加點。

    “飛行員和航天員都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景海鵬説,“我理解,航空與航天最大的區別在於,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須100分。航空的錯誤可以彌補,航天無法彌補,航天員必須做到‘零失誤’。”

    景海鵬出生在山西運城農村。小學5年級時,小海鵬喜歡上了打籃球。家裏買不起運動服,父親就給他買了件背心,正面畫上海鷗和大海,後背寫上大大的“5”號;母親用自家織染的藍布,為他裁剪了一條短褲。穿上這身服裝出現在球場上的海鵬,被大家叫做“海鷗5號”。

    因為個子矮,打不上主力,不服輸的他刻苦訓練,最後靠準確的投籃技術,成了隊裏的籃球明星,現在則是航天員籃球隊的“鋼鐵前鋒”。

    景海鵬説,通過打籃球,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努力,誰也不比誰差。

    1984年,空軍在運城招飛行員,景海鵬落選了。景海鵬的妹妹景艷鳳回憶説,當時可能是因為學習時間太長、勞累過度,大哥眼睛裏有些血絲,所以沒有驗上。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父親打算不再讓他繼續上學了。

    “我也想讓他上,可那會兒家裏3個孩子都要上學,家裏根本沒法維持。”景海鵬的父親景靠喜回憶説,小海鵬得知自己不能再上學後,3天3夜都沒有吃飯。

    看見海鵬傷心的樣子,心疼不已的父母最終決定讓兒子再讀1年。1年的苦讀後,景海鵬成功考上航校。

    這是空軍招收的第一批大學本科飛行員,對文化和體能學習要求很高。景海鵬入學不久,就碰上難題——游泳。遊夠50米才算及格,否則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景海鵬是“旱鴨子”,從沒下過水。誰也沒有想到,就在考試那天,他竟然一夜之間學會了游泳,而且連續遊了200米,達到優秀成績,當場獲得參軍後的第一個嘉獎。

    畢業時,景海鵬成績門門優秀,航校想讓他留校當教練機教員。景海鵬婉言謝絕。他説,當兵的就應該時刻準備打仗,他要成為戰鬥機的飛行員。

    學校同意了景海鵬的要求,把他分到了空軍飛行部隊。第一次參加打空靶練習,景海鵬命中了21發——按照規定,命中4發就是優秀。在戰友們驚奇的目光中,“把靶幾乎打爛了”的景海鵬一“出手”,就創造了所在部隊打空靶的最好成績。

    同劉伯明一樣,景海鵬也是神六乘組梯隊中的一員。從神六到神七,飛行任務更加複雜,對航天員的要求越來越高。

    “這次任務,每一項都很難。”景海鵬説,“我們在確保完成各自任務的前提下,還必須清楚同伴的任務,每個人都要具備承擔其他崗位工作的能力。”

    1997年兒子出生時,兩個月裏都沒有名字——景海鵬堅持要等到航天員入選通知到達後再取名,因為他堅信自己能夠入選。兩個月後,他果然等來了通知書,孩子也由此得名“景宇飛”。

    仿佛遺傳了父親的特質,這個虎頭虎腦的小傢伙還在上小學二年級時,就拿著彩頁跟父親討論飛船的結構。

與神七航天員面對面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白瑞雪、孫彥新、李宣良)他們共同走過了10年的艱苦訓練,他們又將乘坐神舟七號攜手飛天。

    神七發射前夕,新華社記者對有機會執行這次飛行任務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獨家專訪,傾聽了3位航天員的訓練體會和人生感悟。

    執行神七任務:每一項都很難,但“1+1+1”遠遠大於3

    記者:神舟七號任務與上兩次有什麼不同?訓練中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翟志剛: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出艙,因此這次圍繞出艙增加了不少大型設備訓練。比如,模擬失重是通過水槽訓練實現的,但水下與太空環境不完全一樣。通過配平,水下沒有重量但仍然存在水介質的反作用力,太空中則完全沒有力的束縛,全靠航天員的兩隻手來控制姿態。如果控制不好、脫離艙體,航天員就真的變成“太空飛人”了。

    景海鵬:神七的每一項任務都很難,特別是全新的艙外航天服和氣閘艙的操作。為了這次任務,神六之後,我們專門學會了潛水。

    劉伯明:科研人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研製出了中國的“飛天”艙外航天服,我們感到很吃驚。出艙活動的難度還是很大的,安全帶和電器帶發生纏繞、距離判斷失誤等問題都可能發生,需要我們頭腦特別清醒並迅速採取相應措施。

    記者:神舟飛船的“乘客”從神五時的1人、神六時的2人增加到神七的3人,這是不是意味著飛行任務的難度和強度都增加了?

    景海鵬:這次3人執行任務,飛行難度和技術含量都高於以往,對航天員主動性的要求也更高了。在實際飛行中如果遇到地面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乘組的主觀能動性和整體優勢,在緊急情況下及時發現、準確判斷、果斷處置。

    記者:所以你們之間的配合很重要。

    景海鵬:是的。我們各有分工,但“1+1+1”要遠遠大於3。飛行員要求勇敢,航天員不僅要勇敢還要相互協同。所以我們在確保完成各自任務的前提下,還必須清楚同伴的任務,每個人都要具備承擔其他崗位工作的能力。一次訓練如果非常順利,我們3個人會互相點個頭,説句“ok”。這10年裏,我們每天吃飯都是面對面,訓練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不用説更多的話,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彼此都明白了。

    記者:出艙活動和地面訓練都是有風險的吧?

    翟志剛:神七訓練的確是有一定風險性的。比如水槽訓練,我就曾在一次訓練中遇到氧氣瓶泄漏故障,但很快就通過使用別的氧氣瓶確保了安全。低壓艙訓練也有風險。在10帕的真空密封艙裏穿上艙外服進行訓練,設備、服裝、人員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很大的事故。

    劉伯明:從第一次飛行起,我們就對風險有準備。當空軍飛行員時厚厚的一本飛行手冊,每一條都是血的教訓。説實話,在神五飛行中,直到楊利偉平安落地,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但是,從神五到神七,工程各大系統的技術更加成熟,航天員的經驗也更加豐富,我們對這次飛行非常有信心。

    記者:在地面模擬真空和失重,是什麼樣的感覺?

    翟志剛:艙外活動是無法在地面完全模擬的。人體的運動、操作特性,只有到了空中邊實踐邊體會。常壓下説話輕鬆、洪亮,喉部振動感覺很舒服,而低壓環境中空氣振動性減弱,用同樣的發音方式説話,音量會小而模糊,聲音發飄變粗,所以我們在低壓艙裏必須大聲説話。

    航天員十年:盡力了,就無怨無悔

    記者:在此前的兩次飛行中,你們都曾進入乘組梯隊,翟志剛每次都入選了。最後沒能上天,心裏有失落嗎?

    翟志剛:我3次進入梯隊,非常自豪。前兩次雖然都沒有上天,但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去執行任務,與我自己執行任務是一樣的。從主觀上來講,誰都想飛,但客觀條件只允許上幾個人,人的主觀願望必須符合客觀實際。

    劉伯明:神六梯隊公佈後,我的家鄉都轟動了。後來我沒能上天,岳父母做我的思想工作,給我釋放壓力。他們説,沒有遺憾,你已經盡到最大努力了,為下一次任務做準備吧,爭取在神七時成為最優秀的航天員。我沒有什麼失落,俄羅斯的航天員也有準備十幾年才上天的。更何況,航天員本身就是一個付出巨大的職業。選擇了這個職業,我無怨無悔。

    記者:從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到現在,你們自己有些什麼變化?

    翟志剛:從神五至今,我訓練更加刻苦了。

    劉伯明:我應該説是更加認識到了自己的差距。神六落選後,我把前幾年學習的書全部翻了出來,系統總結歸類,寫了10多萬字的筆記,常常找楊利偉討教和交流。我相信,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在不斷進步,雖然有的上了天,有的與飛天只有一步之遙,但大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都是一樣的多。

    記者:你們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以來,已經10年了。這10年苦嗎?

    景海鵬:這10年裏,我從沒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也沒有耽誤過一天訓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吹一會兒長號——我以前五音不全,學會長號後感覺身體更好,肺活量提高了。8點鐘開始訓練,一直到中午12點。吃完午飯,又從下午1點鐘訓練到6點。晚上用來寫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訓練,躺在床上,還會閉上眼睛把當天的訓練過程在腦海裏過一遍。這10年就是這麼過來的。

    劉伯明:我們的目標很明確——要上天執行任務,所以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每天的學習訓練都有新的收穫,感覺不到苦和累。

    優秀意味著什麼:堅持,堅持,再堅持

    記者:為了這個特殊的職業,你們付出了很多。

    翟志剛:我們受到的約束可能比其他行業的人多些,外出機會很少。朋友交流基本靠打電話,更沒有時間陪愛人逛逛街。當了航天員以後,回家的時間少多了。

    劉伯明:2003年8月,我正在備戰神六任務,母親病重。等到我趕回家,母親已經去世了。母親是全家的頂梁柱,我上中學幾年,母親每天早上5點就起來做飯。我到北京後,幾次想把父母接出來同住,但他們怕影響我的工作,只在北京過了一個春節。我沒有什麼可以回報母親的恩情,只能努力成為優秀的航天員,爭取早日飛天,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記者: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最重要的是什麼?

    景海鵬:堅持,堅持,再堅持。飛行員和航天員都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我理解,航空與航天最大的區別在於,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須100分。航空的錯誤可以彌補,航天無法彌補,航天員必須做到“零失誤”。

    劉伯明:責任和自信。我覺得肩上的責任非常重,人類的資源總會用完,我們總會有一天不得不利用太空的資源。作為航天員,我們的價值就在於代表人類去認識、探索太空。

 
 
 相關鏈結
· 鐵路全力為“神舟七號”發射做好運輸保障工作
· 神舟七號將於9月25日擇機發射 火箭燃料加注啟動
· 中央氣象臺:地面天氣對“神七”發射無不利影響
· 權威解讀:發射神七火箭可靠性提高 有兩大新亮點
· "神七"發射進入倒計時 最後一次船箭地檢查完成
· 神七任務全區聯合演練圓滿結束 將等待發射命令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