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周婷玉)計生民生總關情。近年來,我國推行多項人口計生工作新政策,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解決民生難題。這些計生新政猶如春風吹遍全國,溫暖無數個計劃生育家庭。
計生即民生。我國已將人口計生工作納入改善民生的總體佈局。正如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李斌所説:“人口計生工作關係到千家萬戶,涉及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做好人口計生工作,解決人口計生問題,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
“獎勵扶助”解決農村計生家庭“後顧之憂”
家住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歐裏鎮淩背村的74歲老人張初聖每年可以領到國家補助的600元錢,區裏還另外補助600元獎勵扶助金。老人説:“我雖然只生了一個女兒,但一點也不比生崽多的過得差!”
從2004年開始,我國在部分省市試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對農村獨生子女和雙女戶夫妻年滿60周歲後,每人每年發給不低於600元獎勵金。
2007年獎勵扶助制度已在全國鋪開,到2007年底,全國累計向農村計劃生育家庭574.8萬人次發放了36.11億元獎勵扶助金。
人口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説,獎勵扶助制度是以國家公共財政政策為支撐的一項直接獎勵扶助實行計劃生育農民的政策,旨在促進農民轉變傳統的生育觀念,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4年多來,在獎勵扶助制度的基礎上,全國掀起解決農村部分計生家庭養老難題的熱潮,一些省市還提高獎勵扶助標準和提前支付年限,讓農村計生家庭優先享受發展成果。如北京市從2008年起,把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河北省將農村獎勵制度對象年齡提前到50周歲。
此外,各地還創造性探索了“綠色養老”“機構養老”“産業養老”等新經驗和做法,以更好地解決計劃生育家庭的後顧之憂。
“少生快富”開闢農村計生家庭脫貧“綠色通道”
寧夏涇源縣黃花鄉勝利村的高桂平一家曾經僅靠二畝地維持生活,全年收入1000多元。2002年,她與丈夫利用“少生快富”工程的3000元項目資金,開辦了一家汽車修理部,一年就創收5000多元。
當年在黃花鄉,與高桂平一起參與“少生快富”工程的共有81戶人家,他們的日子也都有顯著改觀。從那以後,涇源縣的山坡上就有了一條用石頭壘砌的標語:“少生快富奔小康”。
2000年,寧夏在生育政策規定允許生育三孩的地區,對那些按照生育政策規定可以生育3個孩子而自願少生一個孩子,採取了可靠的長效節育措施的夫婦一次性獎勵不少於3000元,並採取綜合的幫扶政策,引導和幫助這些家庭發展生産、實現“少生快富”。
2004年,人口計生委等部門推廣寧夏的做法,並決定自2006年起開始在內蒙古、海南、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8省區全面實施“少生快富”工程。到目前為止,中央財政已投入專項獎勵資金約6億元,惠及56萬多個家庭。
人口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説,“少生快富”工程為計生家庭的脫貧致富開闢了“綠色通道”。
“特別扶助”:向計生困難家庭伸出援助之手
江西省上高縣蒙山鄉小下村村民晏付香一歲半的女兒感染肺炎,共花費3180.65元治療,但她拿著政府辦的“愛心保險證”領到了1354.36元的理賠費。據介紹,上高縣從2005年開始為全縣農村6周歲以下的獨生子女和兩女戶的孩子統一辦理“愛心保險”,每人每年保費32元,由政府買單,最高可理賠1萬元。
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國已經有1億多獨生子女家庭,如果子女意外傷殘或者死亡,將給父母帶來巨大痛苦和困難。為此,我國各地採取措施減少這類不幸的發生,並對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開展扶助。
2007年9月,國家出台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對這些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每人每月給予不低於80元或100元的扶助金。2008年特別扶助制度在全國全面開展。
全國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對計生特殊家庭伸出了溫暖的援助之手。在物質扶助的基礎上,各地還通過各種形式對這些特殊家庭給以精神上的慰藉。如吉林省四平市開展“結國策親情、暖孤獨之心”活動,部隊選拔優秀戰士為特殊家庭送去“兵兒子”。
人口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系列利益導向政策的出臺是對實行計劃生育家庭的肯定和回報,更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人口計生惠民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