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周英峰、劉錚)海關總署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2.3%。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重要拉動力出口的走勢引起了各界高度關注。
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雖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卻比上半年加快了0.4個百分點。專家認為,22.3%依然是一個比較快的增速。
“前三季度保持了20%以上的較快增速,説明中國産品仍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
商務部貿研院中國外貿研究部研究員李健認為,從實體經濟發展看,國外對中國産品不僅有需求,而且需求也相對穩定。同時,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也與中國改善出口産品結構有關。
統計表明,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11.2%,比1至8月加快0.6個百分點;對日本出口增長16%,加快2.2個百分點。同時,儘管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大多增幅回落,但機電産品出口增勢良好,增長24%,加快0.8個百分點。
從9月數據看,當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1.5%,增速反比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
出口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固然令人欣慰,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與世界聯絡日益緊密,世界經濟變化的影響需密切關注、積極應對。
受外需減弱、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中國出口增幅自去年8月份起呈逐步放緩態勢。今年以來,隨著次貸危機蔓延、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出口增幅進一步回落,但依然保持著20%以上的較快速度,最近一兩個月來出口增速又有所加快。
“現在,中國外貿依存度超過60%,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角度來説,出口增速的適度減緩並不一定是件壞事。”蔡志洲説,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出口企業總體上有能力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不斷實現産業的優化升級。
分析人士指出,未來一段時間,金融危機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會逐漸顯現,外需存在減弱風險,匯率也存在波動風險。
針對出口行業承受的風險與壓力,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發生的變化,中國政府已相繼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上調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增加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實施新的外匯管理條例、下調“雙率”等。
“靈活審慎”的宏觀調控政策目前已經在發揮積極效應。專家建議,密切觀察國際經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如果未來外需進一步減弱,那麼要及時採取措施,如財政政策可能要更進一步發揮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等。
“出口企業也要主動採取措施積極應對。一方面通過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産品附加值來拓展利潤空間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嘗試開發一些適應國內需求的産品,大力開拓國內市場。”李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