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改革開放30年"第一"紀事:重慶試驗統籌城鄉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10月19日電(記者劉健、郭立)重慶和成都在2007年6月被確定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自此,一場統籌城鄉差別、平衡城鄉利益、重建社會結構的變革開始了破冰之旅。

    根據統籌城鄉改革方案,重慶將在全市範圍內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公共財政制度、農村金融制度、行政體制等改革。到2020年,重慶市城鄉居民收入之比將由4:1降到2.5:1,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達到70%,城鎮化率將由目前的48.3%上升至70%,這意味著重慶市還將有1000萬農民進城變為新市民。

    重慶市委、市政府確定,將解決農民工問題作為統籌城鄉改革的突破口和總閥門。市長王鴻舉説:“重慶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是一篇大文章,工作千頭萬緒,其艱巨性和複雜性是我們過去任何一項改革都無法比擬的,找準突破口尤為關鍵。以農民工為突破口推進改革試驗,難度較小、成本較低、帶動性較強,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順勢之為,也是促進全體市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徐強介紹説,根據統籌城鄉改革方案,到2020年,重慶市將有1000萬農民進城變為新市民。為此重慶市將按照三大群體(農民工、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分類定位,推動三級城鎮群分級吸納人口,配套推進六個方面(戶籍、社保、土地使用、財政、金融、行政管理)的相關改革,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制度框架。

    2007年9月,九龍坡區陶家鎮白果村、友愛村的717位農民自願簽訂“退出宅基地使用權,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協議,成為重慶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啟動實施以來首批變為市民的農民。陶家鎮鎮長張永春説,要給農民算一本明明白白的賬。土地流轉收益、房屋出租收益、就業薪金、養老保險、住戶優惠安置,筆筆算清楚。保留集體經濟組織中的一切經濟權利,繼續享受5年的子女“兩免一補”等政策,條條講明白。這樣,農民自然就會積極響應。

    去年2月,作為改革試驗區先行示範區的重慶九龍坡區探索制定了《城鄉統籌發展戶籍制度改革試行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等12個配套制度,以解決農民變市民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權益不平等問題。區統籌辦主任蒙長倫告訴記者:“城鄉統籌改革難點在於現行的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如果農民進城沒有享受相應的城市居民社會保障制度,那麼城市戶口只是一張廢紙;如果進城後不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話,農民依舊是農民,但是退出要有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

    目前,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已基本完成並將上報國家。重慶市已與中央部委、大型企業簽訂20多個戰略合作協議(備忘錄)。各區縣都在制訂和完善統籌城鄉改革方案,部分區縣還配套制訂土地流轉、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專項改革方案。

 
 
 相關鏈結
· 改革開放30年:江蘇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國各省區之首
· 改革開放30年:高速公路網如巨龍舞動在中國大地
· 改革開放30年來工人階級進一步發揮主力軍作用
· 改革開放30年回顧——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