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偉大創舉 劃時代變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偉大的創舉 劃時代的變革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路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車玉明 周英峰 韓潔 季明)2008年9月,由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控股的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南寧成立,公司一期年産1000萬噸,投産後年銷售收入660億元,年利稅130億元。

    這是武鋼向世界500強目標邁出的新的一步。這家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近年來除了在國內頻頻出手重組鋼企外,還把目光投向日本、德國、美國、印度等地,其目標是在綜合競爭實力上進入世界鋼鐵行業前10名。

    像武鋼這樣的大型中國國有企業,2008年上榜世界500強的已有26家。從計劃經濟時代深陷泥潭、全面虧損,到如今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我國國有企業有今天的發展,是因為他們走在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條寬廣的大道上,並且用他們自身的發展壯大,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美好前景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偉大的創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市場經濟

    1979年6月25日,四川省國營企業寧江機床廠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承接國內外用戶直接訂貨”的廣告。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生産資料廣告,創造了産銷雙方直接見面的新模式。

    “當時廣告登出來後,清靜的寧江機床廠立刻炸開了鍋,各地客商在廠門口排起了長隊,一下子訂了1000多臺機床,不到兩個月把兩年的貨都給訂完了。”時間過去近30年,時任寧江機床廠廠長的劉倫寶對當時的盛況仍然記憶猶新。

    寧江機床廠是四川省1978年10月開始“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的6戶國營企業之一。以放權讓利為基本思路搞活國營企業,同當時在農村推行聯産承包責任制一起,成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探索搞活經濟的開端。

    19世紀末,馬克思曾設想在未來社會將有計劃地組織全社會的生産和經濟活動。十月革命勝利後,社會主義首次在蘇聯得以實現。多年中,在社會主義國家形成的一個固定觀念是: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在奠定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改革開放前夕,我國工業總體效率遞減,産業結構失衡,糧食總産增長緩慢,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30年前,鄧小平同志的這段話振聾發聵,中華民族在探索國家富強的道路上邁出堅定的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不斷深化,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不斷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新體制。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制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要“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提出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並提出了“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産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理論。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要“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偉大的實踐産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引領偉大的實踐。

    在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下,以市場為取向,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全方位推進,激發了巨大生機和活力。

    1977年,15歲的浙江青年邱繼寶上了三天高中由於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如今,他管理著中國最大民營縫製設備生産企業浙江台州飛躍集團。作為董事長,每當企業的産品打入一個國家,他就在公司親手升起這個國家的國旗。現在,公司大廳裏已經挂上了127個國家的國旗。

    “深化改革給了民營企業平等的地位,翻過了一道‘大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閥門一旦被打開,億萬人民的創造力就被激發,無數的市場細胞被激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從對舊體制的‘破’全面走向新體制的‘立’。”邱繼寶表示,“現在,我們不僅要賣得多賣得快,而且要賣得貴賣得久,為‘中國製造’贏得應有的國際地位。”

    “在21世紀最初幾年,如同聖誕樹周邊擺放的那些兒童禮物一樣,人們已經很難找到沒有貼‘中國製造’標誌的玩具了!”這是法國記者埃裏克·伊茲拉萊維奇所著的《當中國改變世界》一書中的有關描述。2005年該書出版時,曾引起廣泛反響。

    實踐證明,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下,真正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社會主義經濟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就能促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走過的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快速發展的30年。我國經濟從一度瀕於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位居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不足1500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使中國經濟發展的航船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航道。”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説。

    劃時代的變革--世界見證中國奇跡

    歷史記住了這樣一幕: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將一張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作為回贈禮物,交給時任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的約翰·范爾霖。如今,這張股票擺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陳列室裏,供人參觀。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這一舉動向世界表明:新中國有了第一張真正意義的股票,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可以發展資本市場。

    2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股票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滬深兩市目前擁有超過1600家上市公司,投資者開戶總數超過1億戶。2007年,中國內地上市公司首發籌資規模高達4595億元,居世界首位。

    資本市場的深刻變化見證了中國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邁進的改革歷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股份制正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斷發展。

    從放權讓利到兩權分離、從股份制試點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微觀的制度創新到國有經濟佈局的調整,經過30年的艱難探索,中國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功,走出了一條繁榮發展的新路。

    與此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勇於挑戰傳統體制束縛的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傻子瓜子”的年廣久以及農民企業家魯冠球等老一代企業家,到伴隨新經濟興起的馬雲、張朝陽、李彥宏等互聯網企業新星,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也催生了一批民營企業巨人。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一個多層次、多門類、多形式的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日益發揮基礎性作用,股票、債券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不斷增強,城市經營性土地和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全面建立。

    1990年,上海浦東的陸家嘴地區還是一片老城區和鄉野交錯的土地,到了今天,這裡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證券、期貨、産權等要素市場齊聚,487家中外資金融機構雲集。

    “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18年間造就了陸家嘴的世紀巨變。”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小明説。浦東開發之初,資金短缺是最大的問題,當時的改革者創造性地通過建立開發公司,運用土地批租、貸款等多種財務手段突破資金瓶頸,最終在政府財力支持只有千萬元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現代化城區。

    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開放之路,不僅推動實體經濟實現快速增長,也使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經濟實現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長,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3%左右的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2007年城鎮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剔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平均增長了6倍以上。

    30年來,我國不但徹底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而且我國的穀類、肉類、棉花、花生、茶葉、水果等主要農産品和鋼鐵、煤炭、水泥、棉布以及電視機、電腦等主要工業産品的産量現在均躍居世界第一位。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糧票、布票為何物了,可在當時這些票證都是居家過日子的命根子。沒有這些票證,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回想起計劃經濟時代“排隊購買和憑票供應”的經歷,河北省石家莊市政府的退休幹部李樹林感慨萬分。

    伴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變革,人們精神面貌、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出現重大變化。

    以就業為例,過去找工作要服從國家統一分配調動,現在我國已經形成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新型勞動就業體制。

    在收入分配上,從原先單一的“鐵工資”到“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拿到工資、獎金的同時,通過股票、期貨、基金、債券、分紅、外匯交易、房租、地租、知識産權等多種方式盈利,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也得到可觀的增長。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目前,覆蓋城鎮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五大保險”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此基礎上,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建立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當年“包打天下”的政府角色和職能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從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到主要進行宏觀調控,從行政指令管理為主到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的管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推動了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還初步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法律制度,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公認是一個‘奇跡’。30年的實踐證明,我國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説。

    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産黨人在改革開放30年中不斷進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實踐,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實踐和認識道路。

    “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實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話語,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化。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發揮市場作用的要求,標誌著市場配置資源已進入制度化的新階段。”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説。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開始凸顯:內外需結構不平衡、投資消費結構不平衡、産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壓力日趨加大;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反映較為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必須認識到,這些矛盾和問題的産生,有發展階段、增長方式和公共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恰恰是市場化改革不到位和經濟體制不完善。”國家發展改革委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不斷改革,積極提升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但由於銀行信貸管理體制不利於中小企業融資,目前多數中小企業仍被拒于銀行門外。銀行加快信貸管理體制改革,積極創新金融服務,真正發揮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作用成為當務之急。

    經過30年改革開放,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已不復存在,我國已初步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市場取向”的改革並沒有完成,必須繼續改革攻堅,從制度上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正是由於市場化改革不到位,使得靠資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驅動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得以持續,導致資源短缺、環境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內外經濟失衡加劇。

    一些專家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初步確立的歷史新起點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實現市場配置資源,已經成為深化改革的重心所在。同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有效抑制市場行為中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實現新時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中國正在由生存型社會進入發展型社會,改革發展的目標也要適應變化作出新的選擇。

    今後5年,中國將下決心推進財政體制改革。與此同時,金融和資本市場改革也在深化。繼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四大銀行完成改制上市,農業銀行改革繼續推進,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改革取得突破。

    面對當前國際市場風雲變幻,中國一方面更加注重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另一方面也將規範市場秩序放在重要位置。

    今年8月1日,我國首部反壟斷法正式實施,成為繼物權法和勞動合同法之後又一部引起全球關注的法律。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該法是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江平認為,市場秩序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商業欺詐、商業賄賂和商業壟斷。這些都是中國今後完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建設更大的任務。

    30年前,鄧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疾呼:“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談到改革開放時指出:“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展望未來30年,中國的改革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中國人民必將享受到越來越豐厚的改革成果。

 
 
 相關鏈結
· 人民日報評論員:道德和良心是市場經濟的基石
·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工商法律體系已基本建立
· 工商總局規範股權出質登記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