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在開放中成長─改革開放30年銀行業發生歷史巨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在改革中發展 在開放中成長
──改革開放30年我國銀行業發生歷史巨變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陳二厚、劉詩平、白潔純)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近日陸續發佈2008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工行實現稅後利潤930億元,同比增長45.7%;建行實現842億元,增長47.5%;中行實現599億元,增長31.8%。

    這是幾份令世界驚異與稱羨的業績報告。但就在5年前,這些銀行還被普遍認為是技術上瀕臨破産的“問題銀行”。5年來通過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重組上市等重大舉措,它們一躍成為具有廣泛國際認知度的大型商業銀行。

    放眼改革開放30年,中國銀行業更是經歷了脫胎換骨式的深刻變革:從一元銀行體制到多種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並存,從銀行間無序競爭、高風險運行到有序發展、風險可控運行,從長期封閉發展到全面對外開放,銀行業的發展歷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

    從國家專業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到大型上市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三部曲”,成為中國銀行業改革主旋律

    銀行業是我國金融業的主體,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又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從其成立或恢復營業,到專業化發展,再到商業化改革,不僅貫穿于中國銀行業30年改革全過程,而且始終是焦點和難點。

    1978年1月,從財政部獨立出來的中國人民銀行,既是發行鈔票的中央銀行,又是受理居民、企業儲蓄的經營機構。1979年3月,農行恢復設立,中行從人民銀行分設;8月,建行從財政部分設;1984年1月,工行成立,承接人民銀行所辦理的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人民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

    從此,中央銀行與國家專業銀行分離,四大銀行分別在工商企業流動資金、農村、外匯和基本建設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且業務嚴格劃分。為促進銀行業競爭,打破這種專業銀行壟斷的市場格局,1987年,交通銀行等一批股份制商業銀行應運而生。四大銀行的業務藩籬漸被打破,專業銀行展開了企業化改革步伐。

    1993年1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把國家專業銀行辦成真正的國有商業銀行”。1994年,3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先後成立,接受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政策性業務,政策性金融開始與商業性金融分離。1995年,《商業銀行法》頒布,將四大銀行定位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在亞洲金融危機背景下,1997年11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四大銀行資本金嚴重不足,不良貸款比例過高。清理整頓和加快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成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首要內容。隨後,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1999年成立4家資産管理公司,剝離1.4萬億元不良貸款。

    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注資和剝離不良貸款並未解決體制機制問題,舊的包袱沒能完全卸掉,新的風險還在不斷産生,國有商業銀行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截至2002年底,四大銀行賬面不良貸款仍然高達2.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達25%,遠高於5%的國際風險水平,加上透明度不夠,一時猜疑四起,一些境外媒體和國際評級機構紛紛作出四大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産的判斷。

    2002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綜合改革,是這一時期整個金融改革的重點”,提出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造成治理結構完善,運行機制健全,經營目標明確,財務狀況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

    2004年1月,國務院公佈中行和建行實施股份制改造試點的決定,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隨後,按照國務院確定的“財務重組─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發行上市”思路,被稱為“背水一戰”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相繼取得突破: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和7月,中行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10月27日,工行在上海和香港同時上市;2007年9月25日,建行在上海上市。

    2008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施總體方案》,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收官之戰”正式打響。

    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是30年銀行改革史上的最大突破。經過股改,國有商業銀行一躍成為具有廣泛國際認知度的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交通銀行在內的工、中、建、交4家上市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末的2.11%增至2007年末的13.17%,不良貸款率從16.84%降為2.81%,平均資本利潤率從-0.88%增至15.57%,均達到國際先進銀行平均水平。

    從長期封閉發展到全面對外開放,中國銀行業在“引進來”的同時穩健“走出去”,開始全面融入世界

    “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經歷了從局部地區到全國範圍、從外幣業務到本幣業務、從外國居民到本國居民,在循序漸進中穩步推進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説。

    1979年2月,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首設代表處,拉開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序幕。1981年,第一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香港南洋銀行深圳分行獲准設立。此後,銀行業對外開放地域逐步從經濟特區擴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

    1994年,中國頒布全面規範外資銀行的第一部法規《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銀行業對外開放地域由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進一步擴展到全國範圍。1996年,進一步向外資銀行開放對外資企業及境外居民的人民幣業務,加速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5年過渡期內,中國有序地推進了銀行業對外開放。尤其是2003年4月中國銀監會成立後,秉持改革與開放並舉、開放與監管並行、監管與服務並重的方針,以深化改革迎接對外開放,以強化監管防範金融風險,以優化服務改善開放環境,銀行業開放不斷推向前進。

    截至2008年9月底,在華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總資産達1.38萬億元(約2022億美元),佔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的2.33%;在中國註冊的外商獨資銀行和合資銀行30家,下設153家分行及1家附屬機構;25個國家和地區的75家銀行在華設有116家分行;46個國家和地區的196家銀行在華設有238家代表處。此外,28家中資銀行引入了37家境外戰略投資者,引進外資餘額達236億美元。

    在“引進來”的同時,一些中資銀行積極“走出去”,尤其是2006年以來,中資銀行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投資並購邁開了新步伐。2006年12月,建行收購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中行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公司;2007年7月,國家開發銀行收購英國巴克萊銀行3%股權;2007年9月以來,工行相繼收購印尼哈裏姆銀行90%股權、澳門誠興銀行79.93%股權、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2008年3月,民生銀行收購美聯銀行4.9%股權;9月,招行收購香港永隆銀行53.12%股權。截至2008年9月,工、農、中、建、交5家銀行共在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70家一級境外營業性機構。

    “沒有銀行業的開放,我國銀行業改革不可能像目前這樣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進。展望未來,在全球金融一體化時代,必須進一步樹立全球戰略意識,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使銀行業通過對外開放更好地促進自身的改革和發展。”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説。

    從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到政策性銀行,從郵政儲蓄銀行到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業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和重組改革也在順利推進,銀行業整體風險狀況不斷改善,資本充足水平、撥備覆蓋水平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截至2008年6月末,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各類農戶貸款餘額達1.33萬億元,比2003年末增長了86.7%;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國際先進銀行為標桿,不斷深化改革,資産質量明顯好轉;城市商業銀行進入良性發展階段,2007年全國124家城商行經營利潤達248.1億元,比2003年增加194.6億元;郵政儲蓄機構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國36家一級分行、312家二級分行、2萬餘家支行全部掛牌成立;政策性銀行和資産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破冰啟航;信託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已轉虧為盈。

    一位見證了銀行業30年改革開放全過程的業內人士總結道:顯著的階段性遞進並加速發展,是30年銀行業改革開放的主要特徵。從1979年到1993年,我國銀行業從一元銀行制向多元化銀行體系轉化,用了15年;從1994年到2002年,開始對金融系統清理整頓,啟動國家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著手化解歷史風險,用了9年;從2003年到今天,基本完成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化解歷史積累風險,對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全方位的重組改革,實現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僅用了5年左右時間。這一特徵體現了我國銀行業在發展中不斷汲取教訓,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借鑒國際最佳實踐,並不斷走向成熟。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已今非昔比。截至2008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從2002年末的23.7萬億元增至59.3萬億元,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則從2002年末的23.6%降至6.01%,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從2003年末的8家增至192家,達標銀行資産已佔商業銀行總資産的84.9%。

    “回顧過去的30年,我國銀行業每一次大飛躍、大發展無一不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結果。改革開放的歷史昭示我們,只有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提高免疫力,才能使我國銀行業更好地把握新的歷史機遇,發展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銀行業體系。”中國銀監會負責人説。

 
 
 相關鏈結
· "改革開放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在哈爾濱舉辦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連上新臺階
· 改革開放30年來 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取得豐碩成果
· 發展改革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年均增速達9.8%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
· 改革開放30年城鄉居民生活從貧困向全面小康邁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