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2日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我國已成功研製出第一台低溫超導除鐵器,這標誌著我國已具備將低溫超導技術應用於工業生産的能力。
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周遠院士擔任組長的專家鑒定組認為,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低溫超導除鐵器,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這將徹底打破我國超導磁體長期以來完全依賴從美國進口的局面。
據介紹,該除鐵器的關鍵核心部件—低溫超導磁體,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運用建造大科學裝置“北京譜儀”所掌握的超導技術,繼成功建造我國最大的單體超導磁鐵後,經過近兩年的攻關研製成功的。這一工業實用超導磁體具有0.93米的大口徑,最高磁場場強高達5.6特斯拉,中心磁場場強3特斯拉,儲能為3.4兆焦耳。由它來産生去除煤炭等原料中的鐵磁性雜質所需的強大磁場,優點是在超導狀態下(-269℃)線圈導體無電阻,大電流通過超導線圈産生超強磁場,具有磁場強度高,磁場梯度大,吸鐵能力強、重量輕、能耗低、運行節能環保等普通電磁除鐵器無法比擬的優點。
專家表示,低溫超導除鐵器的研製成功,再一次證明國家大科學工程是科技創新的沃土。低溫超導除鐵器的研製成功也為我國研製3特斯拉的核磁共振超導磁鐵提供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