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題:
拉動經濟增長必須節約用地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隨著中央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我國鐵路、機場、港口基礎設施以及各項民生工程、生態建設,正在帶動新的一輪經濟增長。所有的建設項目,都要“落到地上”。因此在提供及時的用地保障服務時,必須堅決貫徹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
據鐵道部數據,目前國務院批復的鐵路投資額已達2萬億元。按《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我國2020年前規劃新增鐵路用地26萬公頃,新增公路用地145萬公頃、港口碼頭用地3萬公頃、民用機場用地5萬公頃。此外,各項重大民生工程、生態建設都要佔地。在任何人不得逾越的18億畝耕地紅線面前,既要保障發展,又要保證吃飯,唯一齣路就是堅持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兩個最嚴格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劃節約是最大的節約,保增長、上項目必須嚴格遵守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嚴格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各類規劃用地的規模、標準,保證城鄉建設、交通、能源、水利、生態建設等相關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控製作用。
科學設計,技術開發是節約用地的根本途徑。交通、廠礦、城鄉各類建設用地,都要大力推廣利用節地技術。從我國等鐵路客運專線分佈圖、高速公路網來看,大部分線路都要經過土質較好、用地緊張的地區。因此必須以寸土寸金的精神,在項目設計上儘量就偏僻、用貧瘠、走斜坡而繞良田、避耕地、讓沃土。要學習國際交通建設的先進經驗,推廣我國三峽地區的成功實踐,實施移土培肥,同時加大土地整理技術、土地復墾技術的推廣使用。
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和節約用地制度不會限制經濟增長。節約集約用地,是遏制經濟粗放增長、促進發展模式轉變的強有力手段。長期以來,我國城鎮工礦建設用地粗放浪費突出,全國工業項目用地容積率、工業用地平均産出率遠低於發達國家,這是“中國製造”低成本擴張、缺乏風險抵禦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堅決貫徹節約用地“倒逼機制”,將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