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紀念改革開放30年"科技改變中國":鑄"鋼筋鐵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2日   來源:科技日報

    2008年盛夏。北京奧運會。“鳥巢”、“水立方”、中央電視臺新址、首都機場第三航站樓,這些個性鮮明的建築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他們讓人過目不忘的龐大“身軀”裏,矗立著大量我國自主研製的“鋼筋鐵骨”,高性能鋼的生産和使用,滲透了新中國幾代冶金工作者的心血,也印證了中國鋼鐵業的騰飛!

    “洋釘”、“洋桶”這些老百姓還依然銘記的詞語,是近代中國鋼鐵工業不發達的最基本寫照。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在戰爭的廢墟上,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經3年大躍進的失敗、文革10年的破壞,新中國鋼鐵工業終於在改革開放後走上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和任務,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鋼材的需求越來越大,大大拉動了鋼材生産量的增長。然而,鋼材數量、鋼材品種和質量都不能滿足中國産業結構變化和産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中國鋼鐵業必須迎來新的大發展!

    建寶鋼,拉開中國鋼鐵業現代化序幕

    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寶山區月浦以東的灘塗上,隨著一根鋼樁“咣”地一聲落下,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建設的帷幕拉開了。這個臨海而建的鋼廠,設計規模為年産鋼、鐵各600萬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工程立項。

    然而,從打下第一根樁到1985年一期建成投産,寶鋼一直面臨著“要不要建、能不能建”的爭論。當時,以鞍山鋼鐵集團為代表的傳統鋼廠,要麼是依礦山、煤炭資源而建,要麼就在市區,因此單純是寶鋼的選址問題,就曾引起業界質疑,更不用説花那麼多錢引進國外技術了。

    在爭議紛紛的1979年,鄧小平在當年9月份的一次會議上説:“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這句話成為支撐寶鋼建設下去的最大動力。而歷史也證明了偉人的高瞻遠矚。

    1985年,寶鋼投産第一年就實現保本微利,之後又實現了利稅連年大幅度增長。2000年6月30日寶鋼三期工程建成投産後,寶鋼人曾自豪地算過一筆賬:已上交一個寶鋼,還掉一個寶鋼,新建了一個寶鋼。

    如今,根據我國新的鋼鐵産業政策,新建鋼廠必須依港口而建,30年前類似寶鋼的沿海選址如今已成為新上鋼鐵項目的必要條件。而寶鋼更成為領跑中國鋼鐵技術進步的龍頭。

    鑄就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

    30年間,中國鋼鐵企業從計劃經濟、承包經營責任制,再到利稅分流,價格放開,終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走上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道路。這期間,鋼鐵企業採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加速技術改造,也培養了一大批懂得先進技術的工作人員。鋼産量逐年增加,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1996年中國鋼産量首次超過1億噸,躋身世界鋼鐵大國的行列,此後便連年第一。此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的內部需求刺激了鋼鐵産量的猛增。從2001年到2005年,中國鋼鐵業幾乎每年都以5000萬噸的遞增速度在上升。2007年,中國鋼産量達到驚人的4.89億噸,世界第一,佔世界鋼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第二至第八名的總和。這一年,中國凈出口鋼材4578萬噸,結束了近百年來依靠進口鋼材搞建設的歷史。這是多麼令世人矚目的光輝史篇!

    鋼産量上去了,擺在中國鋼鐵業面前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鋼材品種和結構優化問題,特別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鐵産品還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每年還大量進口這些鋼材。

    上世紀末,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鋼鐵企業通過不懈努力,不斷加大投入,研發“新一代鋼”。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汽車鋼板有90%%以上要依賴進口。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依靠自主創新研發出高強度的汽車板,現在,每2輛國産汽車中就有1輛採用的是寶鋼鋼板。如今,寶鋼已經有實力為世界最頂級的奔馳、寶馬等車型供貨。

    目前,鞍鋼、武鋼都具備了高性能轎車鋼板的生産能力,汽車鋼板“中國製造”的夢想越來越近。

    我國各種大型工程建設的需要,帶動了鋼鐵業的技術革新。自主研發的鋼種,在大型工程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比如,“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將使用278萬噸X80管線鋼,超過了世界各國前20年X80用量的總和。這一需求大大刺激了我國鋼鐵企業的研發,從無法生産到大量供貨,這條“千里巨龍”全部應用了我國自己生産的高性能管線鋼。三峽工程、蘇通大橋用鋼,均實現了國産化。如此案例,舉不勝舉。

    從鋼鐵小國,到鋼鐵大國,再向鋼鐵強國邁進,中國鋼鐵業的高速發展正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路向前。

    自主創新,重振雄風

    自主創新是中國鋼鐵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法寶”。很多傳統鋼鐵企業藉此重振雄風。

    鞍鋼,這個1916年成立、目前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鋼鐵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面臨著設備老化、發不出工資等嚴重困難,甚至到了“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破産邊緣。時任鞍鋼總經理的劉玠,當時就提出“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自主創新”,並提出“高起點,少投入,快改造,高效益”的總口號。鞍鋼人“眼睛向內看,從自身找潛力,找發展空間”。引進技術,通過集成創新,為我所有;又通過自主創新,率先實現了國內熱連軋、冷連軋完全有自主知識産權設備的開發。

    三峽二期工程右岸水輪機組渦輪鋼公開招標,可是國外公司不參與投標,使我們處於一個非常緊迫、尷尬的局面。鞍鋼能不能生産?實踐證明,鞍鋼用了3個月時間就完成試製,最終提供了7000噸渦輪鋼。“嚴峻的事實提醒我們,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關鍵的技術是買不到的。”劉玠感慨道。

    鞍鋼人從開始對市場經濟不適應、不理解,到適應、再到理解和支持,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鞍鋼的發展也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鞍鋼人也從創新中嘗到了甜頭。20世紀90年代末,人均年收入只有9000多元,2007年底已達到3.7萬元。

    要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如果説20世紀90年代中國鋼鐵的競爭是品種和質量的競爭,那麼21世紀,中國鋼鐵工業安身立命的前提就節能降耗。目前,中國鋼産量接近5億噸,繼續依靠過去那種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顯然行不通,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是擺在鋼鐵企業面前最嚴峻的挑戰。只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迎來新的大發展。

    即將投産的我國首鋼京唐鋼鐵廠,從建設之初就確立了走“循環經濟”的道路,為後來者作出了榜樣。

    為了改善首都環境,辦好2008年奧運會,紮根于北京石景山地區近90年的首鋼服從國家需要,搬遷到河北曹妃甸進行二次創業。這也是首鋼的一次機遇。正如2007年五一勞動節,溫家寶總理到正在興建的首鋼京唐鋼鐵廠視察時説:“首鋼不是一般的搬遷,而是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水平的全面提高。首鋼京唐鋼鐵廠要打造成具有21世紀國際先進水平、自主創新、循環經濟、科學發展的示範廠。”

    首鋼京唐鋼鐵廠作為我國第一個靠海鋼廠,具有設備大型化、工藝流程緊湊簡潔、技術先進和産品高端等顯著特點,充分體現了我國鋼鐵産業佈局調整的政策方向。首鋼董事長朱繼民對媒體説。

    此外,已于2008年9月竣工的鞍鋼營口鲅魚圈分廠,其鋼鐵項目清潔生産指標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強對鐵素資源、能源、水資源和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和再利用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發展與環境的矛盾衝突。

    而大量的鋼鐵企業也正通過降低消耗、循環利用、生態保護,使制約因素轉變為推進鋼鐵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力。

    為了中國鋼鐵業的美好明天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城市化也在加快發展,國內對鋼鐵的需求量還將繼續保持較高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鋼鐵業還將保持相對高速的發展態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指出了未來中國鋼鐵業發展的三個“必須”:

    第一,必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鋼廠,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第二,必須不斷提高質量科技含量,無論是設備、産品、質量、工藝,都必須向世界最先進靠攏,才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替代進口,才能保證我國經濟的獨立自主。第三,必須走大型化、集團化的道路,目前接近5億噸鋼的産量有四五千個鋼廠生産,不利於資源的整合利用,因此,根據中國幅員遼闊的特點,未來兼併重組成近十個大型鋼鐵集團較為適宜。

    中國鋼鐵業30年發展有目共睹,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全球各國的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因此,“未來中國鋼鐵工業要發展,還需要和世界鐵資源國家共同開發,實現共贏”。(記者 朱芙蓉)

 
 
 相關鏈結
· 我國3年內將投入2690萬元支持綠肥科技項目研究
· 萬鋼等到中科院調研 探索科技重大專項體制創新
· 航天科技集團西安民用航天産業基地再獲775畝土地
· 科技部副部長會見美國思科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
· “科技創新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專題研究班”舉辦
· 科技部和上海市"部市合作"四年印跡:同耕試驗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