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2月30日電(記者 朱華穎 孫浩)在港人的記憶中,2008年註定不同凡響。這一年,香港市民的喜怒哀樂與祖國如此貼近乃至同步。這其中既有雪災、大地震的同悲,也有圓夢奧運、太空漫步的共喜,情感的起伏激蕩,圍繞的都是祖國。
這一年,香港市民參與國家事務的密度、深度和廣度也前所未有:以“數十年來僅見”的規模展開聲勢浩大、持續不斷的賑災行動,又舉“全城之力”參與北京奧運會、成功協辦奧運馬術比賽,並以似火的熱情迎來神舟七號航天英雄……無論港事國事,香港市民都顯示出強烈的主人翁心態。
年底回首,百感交集。在大事頻仍的2008年,香港市民的“同胞情、中國心”得到最真切的體現;回歸11年後香港市民對祖國的關注與認同,也昇華到了一個新高度。
患難與共見真情
香港市民的愛國情公益心,在祖國出現重大自然災情時從不吝惜。
當雨雪冰凍災害發生時,香港各界感同身受,民間捐款短短幾日超過3200萬港元,特區政府撥款2.5億港元支援災區;當汶川地震發生時,香港各界更是與祖國憂患同心,募捐迅速在全港展開,特區政府立即調集人員趕赴災區,香港紅十字會等眾多慈善機構也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香港市民則不分貧富老幼、不分階層界別,紛紛慷慨解囊。
香港同胞捐贈款物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籌集時間之長都超過以往。地震發生後,香港各界在短時間內向災區捐款20多億港元。之後捐款依舊源源不斷,特區政府7月18日設立“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不到兩個月就收到捐款約700萬港元。
在支持災區重建方面,香港各界更是展開了專業的、持久的“愛的接力”。特區政府規劃了支持重建的幾個階段,並於10月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安排,確認第一階段20個援建項目。
很多工作繁忙的市民利用節假日到災區服務。專業社工羅翠微和數十名同伴更是在四川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聖誕假期。和很多香港市民一樣,羅翠微至今仍清晰記得地震發生後為同胞祈禱、捐款,以及日夜關注震災新聞的一幕。
“我們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回歸之後我們和內地聯絡更緊密,我和周邊的人一樣對內地越來越關心。”她告訴記者,她的不少朋友也想前往災區做志願者,還有人打算陪災區朋友過春節。
香港多項民意調查顯示,國人在抗震救災中迸發出的巨大凝聚力,令香港巿民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感達到了回歸以來的新高度。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日前鄭重表示,香港市民和各界對四川災民的關懷、對協助重建的熱誠一直沒有改變,患難見真情,即使面對金融海嘯的衝擊,香港仍將繼續支持重建工作。
“我要你重獲原來的生活,認定了這一輩子的承諾”,群星演繹的賑災歌曲《承諾》中這句歌詞,堪稱香港同胞共擔國難的最佳寫照。
“中國紅”印證“中國心”
5月2日,是2008年香港特別值得記憶的日子。這一天,香港變成了“紅色的海洋”:當奧運聖火結束國外傳遞踏上中國的土地時,香港市民冒著霏霏細雨傾城而出,身著紅衫、手持紅旗、臉上貼著“中國加油”的紅色貼紙,用火熱的“中國紅”表達了赤誠的“中國心”。
特區政府進行了精心組織,火炬乘龍舟、駕駿馬、穿越星光大道,盡顯香港風采、中國特色;民間組織、演藝明星全面動員;就連競爭激烈的香港媒體也破天荒“分工合作”,以便於全天不間斷直播。
民間自發的熱情更令人感動。狹窄的街道擠滿人,歡呼聲響徹雲霄。騎在爸爸肩膀上的小朋友用稚嫩童聲對著電視鏡頭説:“我是中國人。”
這一幕幕場景,成為港人2008年最美好的集體回憶;這紅色的一天,濃縮了港人的愛國之情,成為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標誌性的日子。香港國民教育中心總監呂如意説,香港市民用紅色表達了自己對奧運的支持和愛國情感,這既是國民教育在港推展普及的一個成果,也展示了國家強盛帶給市民的向心力。
祖國,驕傲之源
和整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華僑華人一樣,奧運,是2008年港人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主題之一。人人看奧運,處處説奧運,全港協辦奧運,在這個中華民族百年圓夢的時刻,港人不僅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更是歷史創造者。
作為見證者,港人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奧運體育盛事。從年初開始,迎接奧運的慶祝活動就接連不斷。奧運開幕後,香港市民前往北京者絡繹于途,留守看轉播者夜以繼日。內地奧運金牌運動員來港,市民們更是以嘉年華式的熱情與歡呼,表達自己的欽佩與自豪之情。
作為參與者,港人以東道主的身份來到北京。派出史上人數最多的34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盡享主場優勢;數百名志願者到北京,笑迎八方客;派出治療師隊伍,為奧運健兒提供醫療服務。
作為歷史創造者,香港成功協辦了奧運會、殘奧會馬術比賽。這是香港歷史上首次舉辦世界頂級體育賽事,可謂全城總動員:賽馬會斥資12億港元打造比賽場館,設施之精良創造了奧運史上多個第一;數以千計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提供高素質服務;超過15萬名觀眾前來捧場。香港以自己的努力贏得各方高度讚譽,為北京奧運會的全面成功立下汗馬功勞。
北京奧運會讓越來越多的港人以國家為榮、以民族為傲。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香港青年在奧運會後提升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奧運馬術比賽志願者蔡永瓏説:“通過這次奧運會,我覺得今後無論在什麼樣的國際舞臺上,中華兒女都可以更加昂首挺胸,以自己是中國人為驕傲。”
因為奧運,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産生了新飛躍。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95.2%的受訪市民對北京奧運會順利成功舉辦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説,港人固有的愛國熱情,通過這次奧運會表現得淋漓盡致。經過北京奧運會,香港人國民身份認同已上升到新臺階。
有強大祖國香港無懼風雨
2008年9月,香港市民的愛國熱再掀高潮。神舟七號順利升空、航天員實現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之時,全程關注電視直播的港人一片歡騰。12月初,航天英雄訪港,香江的愛國潮再度激蕩澎湃。
國家在航天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讓港人無比自豪。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説,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並進行漫步的國家,進一步奠定了航天大國的地位。神舟七號的成功,提高了香港市民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驕傲之餘,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少年期待為祖國做出貢獻。香港大學學生趙軒説:“航天英雄們讓我懂得,只有將青春和事業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緊緊聯絡在一起,我們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神舟七號的成功也為面對金融海嘯衝擊的香港注入“強心針”。唐英年説,載人航天工程全體人員團結一心、銳意創新、拼搏奉獻的心血和精神,對於香港克服眼前的困難,是最好的啟迪;而強大的綜合國力和民族自信,更是香港持續發展最強有力的後盾。
有強大祖國香港無懼風雨。九龍總商會理事長劉志偉説,香港回歸祖國後,每遇到困難都得到祖國大力支持,一次又一次渡過難關。有祖國作為強大後盾,香港更要抓緊機遇、迎接挑戰。
2008年即將落幕,港人的愛國熱潮、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的行動仍在繼續。“今年大事很多,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也隨著這些事件而持續提升,香港的國民教育已從普及階段向縱深發展。”呂如意説,港人不斷加深的愛國愛港意識正逐漸轉化為切實的承擔和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