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明春風拂神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評選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記者周婷玉、李菲、譚浩)從西部大漠到東海之濱,從北國邊境到南國之城……20日上午,14個城市(區)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被授予沉甸甸的獎牌──全國文明城市。這是繼2005年中央文明委命名12個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後表彰的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

    它們分別是:成都、南京、南寧、惠州、南通、東莞、馬鞍山、蘇州、大慶、北京市東城區、上海市靜安區、重慶市渝北區、庫爾勒和滿洲裏。

    在文明春風的吹拂下,這些城市有的風景如畫、環境宜人,有的涌現出許多溫暖人心的感動,有的則呈現出勃勃的文化和經濟活力……

    生態文明折射科學發展之光

    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有一座“半城梨花半城水”的城市──“梨城”庫爾勒。然而,在30年前這裡的黃沙卻有腿肚子深。當地曾有這樣的話:“養活一棵樹比養大一個孩子還困難。”

    多年來,庫爾勒投入大量資金,實施“環境立市”戰略;而一代代庫爾勒人則發揚愚公精神和沙漠爭搶地盤,利用科學的滴灌方法進行“人工造綠”。如今,庫爾勒已在沙漠裏建生態防護林6萬畝,存活率達到90%。飽受風沙之苦的庫爾勒人終於有了自己的綠洲,這也是科學發展觀所帶來的希望之洲。

    庫爾勒市委書記趙青説:“創建文明城市,不是為了拿一塊牌子,而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把創建活動變成推進經濟發展、優化城市環境、造福人民群眾的過程。”

    對於百姓而言,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大家園。城市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著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安全。今年入選全國文明城市的14個城市(區)雖然在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上各不相同,但在為老百姓營造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過程中都交出了一份令百姓滿意的答卷。

    “石化之城”廣東惠州市一直堅持“發展經濟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原則,堅持“綠色”發展,嚴格要求所引進的企業必須具有環保意識和實施環保的實力及技術。凡是不適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票否決”,這幾年來共關閉了741個污染環境的項目。正是這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保住了南海邊上的這個“綠色港灣”。

    在江蘇南通市,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也同樣取得了雙豐收。經濟發展已連續三四年在江蘇省名列前茅,生態建設也取得明顯成效: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南通市排名從2001年的倒數第5位躍升到現在的前5位,連續三年環境測評位列江蘇第一。

    南通市委書記羅一民説:“文明創建活動不僅是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水平,也是綜合提升城市科學發展和跨越發展的水平。《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的新標準就涵蓋了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2007年1月起,中央文明辦協調組就與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共同組成修訂測評體系課題組,在徵求各地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對原有測評內容進行逐條篩選和修訂,並形成新版測評體系。修訂後的測評體系充分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著眼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新版測評體系中將“加強能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城鄉發展”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作為測評體系中的測評內容,還增加了“建立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單位GDP能耗”“節能減排”“公眾對城市環保的滿意率”等方面的測評內容和測評標準,對城市環境管理與環境質量提出較高要求。

    惠民政策構築和諧社會

    2008年夏天上海市靜安區南西街道與區建交委聯手開展電線改造工程,將居民家中老舊的進戶花線換成了安全的絕緣線和接地線,居民不用花一分錢。得知這是靜安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舉措之一,居民們拍手稱好:“讓老百姓得實惠,這樣的創建我們歡迎!”

    創建文明城區不只是拿獎牌,而是要讓創建成果實實在在惠及百姓──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靜安區三年來切實解決百姓的急、難、愁問題,把創建變成了民心工程。

    家住靜安區的崔大爺今年80高齡,兒女不在身邊,老伴癱瘓在床。社區工作人員給他配了一個“寶貝箱”,包括一份健康檔案、一張聽課證、一個“安康通”陽光呼叫器、一張愛心聯絡卡。社區就是通過上門給老人巡診、開設老年人興趣課堂等為像崔大爺這樣的老人建起了一座“沒有圍墻的敬老院”。

    安徽省馬鞍山市委書記丁海中指出,“以人為本、富民為先。這是馬鞍山市創建文明城市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文明城市需要市民廣泛參與,而文明建設成果也應由全民共同享有。”

    近年來,馬鞍山共實施了包括醫療、就業、教育等各方面的40項民生工程,共投入7億多元惠及100多萬老百姓。馬鞍山市每年出資800萬元實施“救命工程”,將在校學生、失業者群體、學齡前兒童、沒有收入來源的老人都納入到醫療保障。學生高英寶就是“救命工程”的受益者之一,2006年患尿毒症的她憑著醫保卡成功進行腎移植手術。

    設立專門的機構組織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職業培訓、給務工人員安排廉租房、完善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作為一名“新東莞人”,14年前來到廣東東莞打工的湖南人張奇平也親身體會了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帶來的實惠。

    新版《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明確要求,要“努力使創建文明城市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中央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説,新的測評體系中,增加了“醫療與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住房保障制度”等測評內容和標準,充分體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進一步突出服務人民、關注民生的宗旨。

    同時,評選中還規定,在申報、推薦參評城市時,要充分徵求市民意見,群眾贊同率低於60%的,不得推薦參評。據介紹,推薦申報階段,各地委託政府專業統計機構抽樣調查,徵求市民意見,結果各參評城市群眾贊同率均達到90%以上。

    “軟體”建設鑄就城市靈魂

    “5·12”特大地震災害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中難忘的一頁。在這場地震中,1000多萬成都市民展現出的友愛互助、堅強不屈的抗震救災精神更加令人難忘,涌現了都江堰向峨鄉黨委等一批震不垮的基層黨組織和蔣敏等一批優秀黨員幹部以及一批捨己救人的英雄少年。

    震後4個月,這座城市順利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發展目標,並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介紹説:“這既體現了成都文明城市創建的成效,也是對創建成果的一次考驗。”

    近年來成都市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始終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凝魂聚氣、固本強基的基礎工程,組織評選道德模範、開展“文明之窗”系列宣傳、推出“慈善陽光溫暖蓉城”慈善救助品牌等,使得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觀深入人心。據了解,目前成都已建成400多個文明社區,數十萬人成為註冊志願者。

    城市的主體是市民,創建文明城市的根本是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最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為引導各地在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更加注重軟體建設,更加突出思想道德內涵,把思想道德建設貫穿創建活動的始終,新版的測評體系中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道德實踐”“社會志願服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測評內容和測評標準,將測評內容由原來的119項調減為111項,其中“軟體”建設為86項,佔77.5%,比原來所佔比重提高8%。同時對道德模範學習宣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志願服務、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等十幾項軟體建設內容賦予最高權重,體現測評體系的鮮明導向。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精神,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品質。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許多城市強化“軟體”建設,打造各自的特色文化。

    在江蘇蘇州有一張特殊的地圖,上面標注了市裏各種文化設施場所:博物館、圖書館、電影院、崑曲舞臺……密密麻麻的點、框,勾勒出蘇州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圈。蘇州市還把舞臺藝術和數字電影送進社區、鄉鎮、校企等,近4000支民間業餘文藝團隊在蘇州各地演出,市民免費享受。

    蘇州市委書記王榮説:“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傳統的優秀文化我們要傳承,現代的先進文化我們要創造,花大力氣建設文化,不僅是為了滿足富裕了的老百姓求知、求美、求樂的需求,更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需要。蘇州的未來不僅是現代化的工業園區,更在於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前蘇州正在向基本現代化邁進,更加需要文化來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

    第三方測評:打造公正競爭平臺

    從各省測評94個城市到推薦至全國參與評選的49個,從49個到45個,再到14個──這組數字表明這次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優中選優,精益求精,嚴格的測評程序為公正的評選結果奠定了基礎。

    根據中央文明委每三年開展一次評選表彰的規定,2008年組織開展了新一輪評選表彰工作。從5月至12月,經過自願申報、擇優推薦、組織測評、徵求意見、媒體公示等各個程序後,最後形成表彰候選名單。

    據介紹,在申報和資格審查階段,各地共推薦49個城市(區)參加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後,45個城市(區)獲得參評資格。

    為使評選工作嚴謹規範,更具公信力和客觀性,中央文明辦委託國家統計局作為第三方對各參評城市進行測評。

    2008年9月至10月,國家統計局組織全國調查系統180位同志分成11個測評工作組,以旅遊者身份經旅行社安排,進入45個城市(區)開展測評工作。測評工作包括七個步驟:實地考察、材料審核、網絡調查、入戶調查、整體觀察、聽取彙報及公共文明指數調查。其中實地考察、入戶調查、公共文明指數調查是重點。

    交通路口、醫院、商業街、廣場、車站……測評人員在各種地方通過暗訪考察城市文明程度。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魏貴祥説:“所有測評人員都不是來自參評城市,出發前每個人都要簽下相關紀律的承諾書,分組時採取出生地、籍貫、曾工作地‘三回避’原則,以確保測評的公平公正。”為充分聽取市民群眾對創建工作的評價,了解創建文明城市的實際成效,測評中入戶調查採取隨機抽樣方法,在省會城市選擇800戶進行入戶問卷調查,直轄市城區和地級市選擇調查600戶,縣級市選擇調查400戶,面對面請群眾進行評判。“實地考察和入戶調查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城市最後的測評成績。”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副處長王曉紅如是説。

    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1月2日評選結果公示期間,引起了公眾的好評和熱議。許多群眾認為,把評選工作置於社會監督之下,體現了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意願。結果出來後,許多城市表示,這次評選是公正公平、令人信服的。

    馬鞍山市委書記丁海中説:“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是崇高榮譽,更是無聲鞭策,文明創建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作。拿到獎牌意味著文明城市創建的又有了一個新的起點。”

    而一些落選城市紛紛表示落選不落志、服氣不服輸,仍將以百倍努力繼續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説:“沒有如期實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表明我們的工作與測評體系的標準、與兄弟城市的創建水平、與人民群眾滿意的要求之間還有不少差距,現在需要的是,正視問題,認清差距,反省自我,吸取教訓,從挫折中振作起來。”  他告訴記者,今後廣州仍將矢志不移地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精心實施“政務惠民、文化惠民、宜居惠民、平安惠民”等四項惠民工程;同時以迎接2010年亞運會為契機,著力提高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的水平,著力解決日常生活、社會生活和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樹立廣州人現代文明新形象。

 
 
 相關鏈結
· 中央文明委召開全體會議 李長春主持會議並講話
· 中央文明委公示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區)、村鎮等
· 紀念改革開放創新交通行業文明建設座談會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