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劉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被調查對象看好中國經濟基本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關心擔心但不害怕”是中國社會主流。
調查顯示,社會各界對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依然保持較高信心。儘管發生了國際金融危機,但認為中國能夠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基本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分別佔45.4%和35.5%,合計佔80.9%。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但2008年中國9%的經濟增速仍然比較高。9%的增長率“一枝獨秀”,中國對當年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階段,繼續較快發展的動力充沛、空間巨大。過去的一年裏,根據形勢的重大變化,宏觀調控政策也及時進行了重大調整,宏觀調控水平進一步提高。
國家統計局這次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日益顯現的情況下,雖然人們非常關心,並有一定的擔憂情緒,但社會的看法總體上比較理性。特別是隨著中央應對政策措施的不斷推出,人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保持較高的信心。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央果斷決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增加投資、促進增長的措施。這些措施標本兼治,既克服當前困難,又為長遠發展打基礎;這些措施內外兼顧,既擴大內部需求,又穩住外部需求;這些措施既調整結構,又深化改革。
2008年11月進行的這次調查以問卷方式為主,在全國範圍內東、中、西和東北地區18個地級市的500多個居委會、20個縣(縣級市)的100個村鎮展開,共發放樣本10000個,其中城鎮7000個、農村3000個,同時輔以調研座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