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國家扶持政策堅定造船業渡過難關信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張毅)國務院常務會議11日審議並原則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決定通過加大信貸融資、擴大國內船舶需求、新增技術改造資金等手段扶持中國造船業發展。

    中國船舶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1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並採取一系列包括金融和財政在內的扶持措施,對受到金融危機嚴重衝擊,處於困難境地的中國造船業,帶來重大利好。不僅可以增強中國造船業渡過難關的信心,還可以通過加快調整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夯實基礎,為中國船舶工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航運市場萎縮殃及中國造船

    國內兩大造船集團之一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在金融危機衝擊下,國際貿易嚴重下滑,導致國際海運市場萎縮,運力過剩。這種形勢對造船業帶來巨大影響。自去年八九月後,中國造船企業新船訂單明顯減少,國內骨幹船廠新接大型船舶訂單基本停頓。2008年中國造船企業新接訂單只有上年的一半,基本是上半年承接的。

    另外,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遇到“交船難”。一些國外船東因融資困難,撤單現象時有發生。據初步統計,目前船東撤單的船舶量接近300萬載重噸,佔去年全年中國造船完工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張廣欽指出,雖然目前中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達到2億載重噸,但船東撤單、棄船和延期交船的風險在加大。有分析認為,如果國際市場持續蕭條,今明兩年船東撤單和棄船的現象將明顯增加。

    張廣欽説,由於全球海運能力過剩,新船需求不足,部分國際金融機構將航運公司和船舶企業列為高風險行業,融資難度和成本明顯上升,國內部分中小船舶企業流動資金十分緊張,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威脅。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造船集團,去年造船完工量超過800萬載重噸,佔中國造船總量的近28%,全球造船總量的8%。中船集團公司總經理譚作鈞對新華社記者説,隨著世界海運貿易量大幅下降,世界航運業將進入一個蕭條期,世界造船市場開始由持續多年的“賣方市場”迅速轉向“買方市場”。這一趨勢對近年來一直高速發展的中國造船業帶來直接衝擊。

    規劃加快中國造船強國步伐

    業內人士認為,國務院出臺《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實施中國船舶中長期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造船産業發展將産生重要的影響。其次,是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船舶工業關聯度很高,也是重要的出口産業,船舶工業屬於資金、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産業,對就業的拉動作用也很大。

    張廣欽指出,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船舶工業已具備了向世界造船大國強國衝刺的基礎和條件。但是中國船舶工業在造船設施、效率、質量方面,尤其是配套能力,與世界先進造船國家相比還有差距。振興規劃的出臺,必將在造船設施、能力提升、産業佈局等方面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對加快實現造船大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

    譚作鈞認為,儘管面臨十分困難和複雜的形勢,但中國船舶工業繼續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沒有改變,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也沒有改變。國務院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繼續支持船舶工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堅定了中船集團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的信心。

    譚作鈞告訴記者,今後兩年,中船集團公司的重點是“保交船、搶訂單、強管理、降成本、防風險”。全力以赴將手持5277萬載重噸訂單按期優質交付船東,積極開拓市場,爭取“搶”得更多訂單,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同時加快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優化産品結構,為戰勝危機以後的大發展奠定牢固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説,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將在規劃出臺後,會同有關部門,加快落實相關政策,把國家的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在規劃的引導下,推動我國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造船完工量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34.2萬載重噸提高到2008年的2881萬載重噸,佔世界造船總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0.6%提高到29.5%,成為世界第二大造船大國。

 
 
 相關鏈結
· 國務院常務會通過船舶業振興規劃和抗旱條例草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