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不斷加大投入加快改善民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江國成、韓潔)我國自去年11月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

    在國務院去年11月出臺的擴大內需10項措施中,既有加快實施重大民生工程等直接惠及民生的舉措,也有一系列間接造福於民的措施。此後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保增長中改善民生

    去年11月以來,為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務院宣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出臺了4萬億元的刺激經濟計劃。

    人們從此後密集出臺的政策措施中不難看出,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都圍繞保增長、擴內需和改善民生這一條主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認為,從政府層面講,保增長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就業。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由於外需顯著減少,出口大幅下滑,雖然消費連續增長,但短時間內很難大幅提高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因此,擴大投資成為保增長重要的手段。

    為此,今年我國將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擴大投資規模,進一步向“三農”、節能減排、社會事業、西部大開發傾斜,加快民生工程、生態環境、自主創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建設和啟動這方面的重大工程。這些投資將為保增長髮揮重要作用,並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我國部分外向型企業遭遇巨大困難,一些企業甚至因此停産或關閉。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的衝擊尤其顯著。為穩定外貿出口,穩定就業,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提高上千種産品的出口退稅率。

    為保增長,我國還著力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其中包括促進農民消費、住房和汽車消費、旅遊消費。

    4萬億投資中民生分量最重

    在國家公佈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

    專家認為,在民生領域抓緊辦成一批群眾熱切期盼的大事,補上歷史欠賬,不僅可以改善百姓生活水平,而且減少後顧之憂,增強了消費的後勁和活力。

    僅保障性安居工程就將在3年內基本解決全國700多萬戶城鎮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此外,國家實施“家電下鄉”工程,國家還提供財政補貼,鼓勵農村居民購買家電産品。此舉有望帶動近萬億元的家電消費,並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

    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減輕百姓負擔

    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還完善社會保險體系,並增加對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改革教育和醫藥衛生體制,減輕城鄉居民的負擔。

    為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國家還將研究制訂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動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健全失業保險制度等。

    為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從今年起,中央財政分別按月人均15元、10元的標準,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資金。國家今年將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據財政部介紹,我國將落實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支持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特別是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各項政策,並將中小學公用經費達到中央出臺的基準定額。

    為緩解“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今後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到2010年,國家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並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

 
 
 相關鏈結
· 劉明康:銀行和企業要創新方法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 新華國際時評:應對金融危機更需保護和促進就業
· 山東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科技合作應對金融危機
· 金融危機考驗環保 上海堅持環評門檻嚴懲"偷排"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