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2月26日電(記者余曉潔)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26日在此間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水果産業發展要在“不與糧爭地”的前提下“穩面積、調結構、提質量、保增收”。到2015年,全國果園總面積穩定在1.5億畝,總産值達2700億元,為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200元左右。
26日在重慶召開的全國水果工作會議上,危朝安説,過去5年我國水果産業生産全面發展、結構不斷優化、出口快速增長、産業化發展迅速。
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水果面積1.57億畝,比2002年增長15%;産量1億噸,增長51%。與此同時,水果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同步提升。蘋果、柑橘優質率提高到50%以上。2008年果品出口484萬噸,出口額42.3億美元,比2002年分別增長2.4倍和4.3倍。
危朝安指出,在新起點上,水果産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不與糧爭地”的前提下,生産要素向優勢産區集中,集約化經營,結構調整,全面提升産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即“穩面積、調結構、提質量、保增收”。
“穩面積”指以優勢區域規劃為指導,發展最適宜區和適宜區水果生産。到2015年,果園總面積穩定在1.5億畝左右。其中蘋果、柑橘、梨三大品種分別為2800萬畝、2600萬畝和1600萬畝。
“調結構”指優化樹種結構,三大品種比例調整到50%;調優早、中、晚熟品種比例,逐步實現果品週年均衡供應;發展果品採後處理、貯藏和加工,大宗水果商品化處理和加工分別達到60%和20%以上。
“提質量”指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優質高産高效栽培技術,建立健全果品質量全程控制體系,全面提高果品品質、安全水平和商品檔次,力爭優質果率60%以上。
“保增收”指走集約型發展道路,節本增效、提高單産及附加值。到2015年,全國水果總産值達2700億元左右,佔種植業産值10%,對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約200元。
危朝安強調,為實現目標,農業部門要實施優勢區域發展規劃,優化區域佈局;加強産銷銜接,開拓市場;開展標準果園創建活動,推進水果標準化生産;發展水果專業合作組織,推進産業化經營;加強病蟲害防控;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高優質種苗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