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流失、開工不足、效益銳減……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對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浙江經濟的衝擊前所未有。然而,在困境面前,浙江各界不動搖、不畏難、不浮躁,齊心協力謀攀升,經濟下滑勢頭正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方經濟運行顯現回暖跡象。
受金融危機影響,從去年年中開始,浙江許多中小企業訂單嚴重萎縮,資金鏈面臨斷裂的風險。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浙江省委、省政府沉著應對。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認為:“這次危機中遭受重創的,大多是産業層次低、附加值低的企業。復原傳統增長方式,即使暫時保持了經濟指標,今後發展仍然會很艱難。困境突圍的惟一齣路就是推進自主創新。”省裏果斷設立總額為5億元的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以推動企業産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各市、縣、職能部門也紛紛向企業伸出援手。省工商局出臺了《關於促進全省民營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民企實行“三不”政策:不處罰、不追繳、不吊銷。針對企業資金緊缺現實,省銀監局規定:銀行要通過加強管理、貸款展期等適當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紹興市副市長徐明光説:“紹興能在較短時間內平息轄內企業風險,高效重組,銀行的支持功不可沒。”
政府、銀行、企業“抱團取暖”是杭州市蕭山區應對危機的新舉措。蕭山區政府設立5億元應急專項資金。民營企業最活躍的溫州則通過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幫企業規避風險。
這些措施的實施,使企業家們重拾信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300多家溫州民營企業代表聯合發出倡議:不裁員,不減薪,不減少福利,與員工共度“嚴冬”。
眾人拾柴火焰高。隨著全社會信心的恢復和各項應對措施的落實,浙江經濟下滑勢頭正得到有效遏制:受金融危機衝擊較嚴重的紹興,今年1月自營出口額比去年12月回升9.3%。而杭州蕭山區外貿出口正呈現逐月增長態勢。(記者 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