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為清明節的祭掃注入更有活力的元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4月2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欽)清明節漸行漸近,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又成了眾人樂道的話題。

    移風易俗、文明祭掃的宣傳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不能不承認,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焚香燒紙的掃墓方式。不過,煙熏火燎之中,有一些新趨向值得注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鮮花寄託哀思的掃墓方式。在寧夏銀川,志願者發放的菊花受到掃墓者的青睞,不少人也自帶鮮花或絹花掃墓。

    捧花掃墓的情景令人浮想聯翩。無論古今,花都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人用花“言”志,現代人用花“傳”情。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花成了現代人表達感情的元素。人們用玫瑰代替情書表達對戀人的傾慕之情,用康乃馨代替禮盒祝願病人早日康復。現在,花又進一步深入生活,成了一些人緬懷先人、寄託情思的媒介。

    與焚香燒紙相比,捧花緬懷先人的人雖少,但他們的舉動昭示了移風易俗的新方向。同樣是花,重新煉意之後,也就為文明祭掃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年來,移風易俗的宣傳集中于勸説人們放棄鄙陋的行為方式。但移風易俗不是簡單、孤立地改變人們的個別習慣性行為。讓行為成為習慣的,是更加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必須有一些看得見、摸得著、更有活力的元素來承載它。

    抓住“緬懷先人,寄託情思”這個主旨,清明節可以組合許多傳統元素、時尚元素。比如,在墳前墓後種松植柏古已有之,可以將這一元素發掘出來,像推廣樹葬一樣將它發揚光大,鼓勵人們將掃墓、踏青與植樹結合起來。現代社會人口流動量較大,遠在他鄉工作、生活的人不能親身掃墓,就在街頭巷尾焚香燒紙遙遙祭拜;可以週密策劃,設立專門的掃墓網站引導他們登錄祭掃,或者開設家史虛擬社區、家譜博客回憶往事,交流緬懷先人的情思。我們還可以利用大型公益活動的形式,鼓勵遠在異鄉的人共同祭拜祖先。

    事實上,我們身邊已有借助時尚元素讓冷門節日變成熱門節日的例子。過去,至少在我國西北地區,七夕節並不是一個與端午節、中秋節那樣被重視的傳統節日。但把牛郎織女的神話與現代人的愛情理念對接起來,這個節日就成了中國情人節。

    移風易俗不是告訴大家不該做某事,而是向人們展示,有一種古今合璧的方式比現有的習慣好。

 
 
 相關鏈結
· 清明節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將以晴為主需加強防火工作
· 青年人自發組織為先烈掃墓:清明祭祖更應祭先烈
· 氣象局:“清明節”各地須加強防火確保用火安全
· 鐵道部要求加強客流組織確保清明節旅客運輸安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