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記者韓潔)隨著備受關注的醫改意見和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本週相繼公佈,三年內政府計劃投入的8500億元資金監管問題也成為社會和輿論關注的重點。
財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員劉軍民7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切實提高政府衛生資金投入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須一手抓投入,一手抓監管,不僅投入方式要轉變,監管方式也應改革和創新。唯如此,才能提高政府投入資金運行的安全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劉軍民建議,醫改資金投入重點在基層,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當前應積極探索推廣註冊會計師審計披露和代理會計核算工作的做法。
新醫改方案提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財務管理辦法。劉軍民説,這就迫切需要以真實、有效、充分的財務和會計信息為基礎。
他指出,在當前條件下,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較為有效的辦法是積極探索推廣註冊會計師審計披露和代理會計核算工作,充分發揮註冊會計師和現代會計服務業在醫療衛生收支核算上的事前審核、事中控制、事後審計的作用,政府財政部門則強化對註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再監督。
劉軍民認為,這種模式既有利於解決政府有關部門人手不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也有利於克服政府直接插手醫療衛生機構微觀管理的弊端,增強政府管理的規範性和有效性,更有利於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收支的透明度,也便於人民群眾和社會加強監督。
此外,劉軍民説,當前也要著力加強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總體績效的評價和審計監督,完善績效評價監督體系。
劉軍民指出,政府要加強對醫療衛生機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考核評估,將考核結果作為核定財政補助的重要依據,逐步走上績效預算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監管應把握“管大不管小,管粗不管細”的原則,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審計,重點是要審查資金運行的效果和績效。
同時,他強調,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接受政府資金投入的醫療衛生機構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要通過網絡公開,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