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北京:好政策惠民實實在在 "大民政"推動和諧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宗煥平、賴臻)4月1日,北京正式實施3項殯葬利民新政:全市城鄉居民喪葬補貼統一調整為5000元;推出滿足市民需求的2000元低價公益性骨灰格位,對重點優撫對象和城鄉低保居民實行免費;骨灰撒海成為公益性免費服務項目。

    消息一公佈,好評如潮。4月2日,市民劉光明在北京首個城市公益性公墓長青園為80歲的父親辦理完安葬手續後,感慨地稱讚:“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為民好政策”。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吳世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上述舉措只是北京市實施利民工程的內容之一。近年來,北京市不斷創新民政理念和模式,牢固樹立“大民政”觀念,以改善民生為抓手,以社區建設為基礎,以城鄉一體為目標,統籌民政與社會保障、衛生、財政、投資等各方面政策,有力地保障了社會和諧與穩定。

    社會保障城鄉統籌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近幾年,北京市以“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為目標,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要求,加快建立以社會保障為重點,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慈善事業在內的比較齊全的體系,實現了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籌。

    據吳世民介紹,北京市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專項救助制度相配套,臨時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現了社會救助無盲點、全覆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較好保障。2008年,城市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月人均330元提高到410元,農村低保最低標準由原來的年人均1780元提高到2040元,全市共有22.7萬城鄉困難群眾享受了低保待遇,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分類施保、應保盡保。同時,規範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社會救助政策覆蓋到60多萬低收入群眾。

    社會福利服務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加快發展。2008年出臺了《關於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辦法》,推出了11項老年優待政策,實現了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公交、免費遊公園。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統一試點,為特殊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20余萬人次。2009年將新增1.5萬張養老床位,推出老年人“一撥通”服務項目,全力滿足養老服務基本需求。

    與此同時,北京市致力編制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險體系,在做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制度”,率先啟動“城鄉無醫療保障老年人和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實施了城鎮無業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實現了養老、醫療保障城鄉全覆蓋。

    截至2008年底,全市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758.1萬人、871萬人、614.3萬人和666.5萬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27.5萬人,覆蓋率達到85%以上;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272.5萬人,參合率為92.9%。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標準位居全國前列。

    公共財政向“大民政”傾斜

    “大民政”觀念確立後,北京市充分發揮財政投入主渠道作用,不斷加大政府公共財政轉移支付,有力地保障了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

    據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介紹,2008年,北京市、區兩級財政向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救助、社區建設等“大民政”領域投入407.3億元,佔財政支出的20.8%。2009年,為落實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要求,將投入1200億元至1500億元,用於擴大內需,保持首都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將用於改善民生。

    城鄉基層是北京財政投入的另一個重點。從2005年開始,北京市每年投入7億多元,支持基層開展公益事業活動,加快城鄉社區服務站、社區衛生站建設。目前,城市社區的服務網絡體系已基本形成,200個農村社區服務站建設試點正在加緊進行。全市還建成1400多個溫馨家園,為廣大殘疾人提供了良好服務。

    老年人、困難群體、優撫對象、兒童等特殊群體,是北京市民生保障的重點。2008年,北京市財政投入13.4億元,讓55.9萬名60歲以上城鄉無社會保障老年人享受每月200元的福利金;投入2億元,保障老年人享受文化娛樂、衛生服務、居家養老福利服務等優待。2009年開始實施福利機構孤殘兒童成年後安置辦法,按照每人15萬元的標準,解決他們的住房、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

    “像我這種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生活又不能自理的人,政府制定的優惠政策簡直就是我生活的福音。”今年65歲的孤寡老人于啟惲1962年就患上了胸椎結核,成為高位截癱患者,至今已在病床上躺了47年。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激動地説:“這些年來我一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除此之外,重殘補助、福利養老金、臨時救助金、醫療救助、大病醫保等惠民政策我都是受益者,最近我還開始享受每個月800元的廉租房租金補貼。如果沒有政府這麼多年來對我的關照,我的人生根本無法想象。”

    吸引和擴大社會力量參與“大民政”

    按照“大社會,小政府”的社會發展方向,北京市在社會建設過程中,注重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吸引和擴大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建設,將民政的社會服務職能逐步交給社會,以提升社會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吳世民説,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北京市出臺扶持政策,通過稅收優惠、資金補助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公益性社會事業。從2005年開始,北京市對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實行運營補貼,到2008年,共有364所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獲得資助。2009年,北京市將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安排運營補貼資金1800萬元,進一步提高運營補貼標準,按照每月收住1名老年人給予100元、150元、200元三個標準,對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給予補貼。在此基礎上,還將投入1億元,按照每張床位8000元至1.6萬元標準給予社會辦養老機構一次性基本建設補助。此外,北京市還鼓勵有一定資質的單位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以發放服務券的方式購買服務,為低保、低收入老人等提供50元至250元的養老服務補貼。

    社會組織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目前,北京全市社會組織共有2.8萬多個。根據去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北京市將積極培育“樞紐型”和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用3年到5年時間,初步建立起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工作機制和保障體系,拓寬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範圍。

    2008年,北京市還成立了全國首個慈善公益組織聯合會,將每年的12月3日“國際助殘日”定為首都慈善公益日。2009年,將實施助學、助老、助殘、助醫等8項慈善公益項目,推動慈善事業快速發展。

    吳世民説,樹立“大民政”觀念,是改善民生和推動社會建設的關鍵,也帶來了民政工作理念和模式的創新,降低了社會管理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效果明顯。2008年,北京市級信訪人次同比下降15.1%,集體訪、個體訪和重復訪分別同比下降37.5%、9.3%和17.7%,確保了社會穩定。  

 
 
 相關鏈結
· 北京加大投入改善民生 推進民政民生政策全覆蓋
· 北京:職工喪葬補助費統一從800元調整為5000元
· 北京江西等地相繼出臺惠民政策加大殯葬服務力度
· 北京2009年全面推行十大惠民工程 60項利民新政
· 北京09年重點投資6大領域 基建和民生項目成重點
· 北京:97.3億元“民生大禮包”惠及全體北京市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