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18日電(仇逸、陳祖亮)來自安徽蚌埠的59歲的宋先生7年前發生工傷,幾年來歷經了5次大手術,還切取了自己雙側髂骨進行骨移植,傷口雖然癒合了,但在脛骨中下部留下了6厘米的大段骨缺損,致使他無法行走。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先進的“自體富集幹細胞技術”為宋先生修復了左下肢脛骨大段骨缺損,使他終於可以扔掉雙拐行走自如。
“自體富集幹細胞技術”是由中法醫學科研人員合作研究並運用於臨床的最新技術,截至目前已治療了70余例骨缺損、骨不連等患者,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骨修復和骨再生”長期以來一直是骨科領域的熱點和難點,患者因大塊骨腫瘤切除、缺血性骨壞死疾病、脊柱融合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骨溶解、嚴重創傷等出現的骨缺損,都需要進行大塊的骨移植來修復缺損和促進癒合。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採集骨髓幹細胞後,經過2周的體外培養、擴增,與生物材料融合生長一週,約3周後再植入體內修復骨缺損。這種方法的臨床應用存在週期長、易污染、成本高的缺點,更受到倫理學的限制,難以推廣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與法國Littoral大學合作攻關研究,將“自體富集幹細胞技術”首先臨床應用於大段骨缺損的修復和脊柱融合術。醫務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採集患者自體骨髓血,在病人接受手術的同時,在鄰近手術室內應用細胞富集技術提煉、濃縮骨髓幹細胞,並與可降解多孔生物材料複合,總計歷時半小時後即可移植入缺損處,從而達到修復骨缺損、促進骨再生的目的。由於是在一次手術中同時完成,具有微創、快速、簡便的優點,避免了體外培養的各種缺點和倫理學限制,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成功率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