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汶川將舉辦11項活動紀念地震一週年緬懷遇難同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4月18日電(記者趙超、崔清新)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週年之際,作為震中的汶川縣更加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記者18日從汶川縣委宣傳部了解到,為深切緬懷遇難同胞,進一步增強幹部群眾重建家園的信心和決心,表達汶川人民感恩真情,汶川縣將舉辦11項活動紀念地震一週年。

    據介紹,這11項活動主要包括製作一批文化産品、評選一批“榮譽市民”和“道德模範”、拍攝一部大型紀實電視劇、舉辦一次災後恢復重建國際研討會、舉辦一場萬人公祭活動、展示一批民生工程、舉辦汶川科學重建專家諮詢會和招商引資説明會等,時間將從現在起一直持續到6月初。

    汶川縣委宣傳部部長吳開明表示,舉辦這些活動是災區廣大群眾的普遍需求和迫切願望,對於廣大災民恢復信心、鼓舞鬥志、走出陰影、面向未來、重拾希望以及銘記恩情等具有重大的人性意義。同時,對於回答“汶川一年來的變化、目前的現狀和將來的發展構想”等熱點問題,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此外,對於傳播汶川多姿多彩的區域文化、依然美麗的區域環境、更加安全的區域條件,對於把世界矚目的大地震震中關注力轉化為區域經濟社會推動力和消費市場吸引力具有重大的發展意義。

    另據介紹,在紀念汶川地震一週年的活動中,汶川縣將把震中映秀的“災害知名度”轉化為“發展吸引力”,將其打造全球知名的“震後第一鎮”品牌。以舉辦紀念活動為契機,把映秀建設成為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標誌地、防災減災的示範區和極具特色的旅遊鎮,努力把對地震的關注轉化為經濟消費市場,同時推進對震中重要遺址的保護和科學利用。

    汶川將建廣東汶川工業園實現災後産業轉型

    新華社成都4月18日電(記者趙超、崔清新)汶川縣常務副縣長張通榮18日表示,汶川縣將與援建省份廣東共同建設廣東汶川工業園,並以此為契機實現汶川縣災後的産業轉型。

    汶川縣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工業基地,集中了全州70%以上的工業企業,但這些企業在地震中全面受災,産業恢復難度極大,嚴重影響了汶川縣未來的經濟發展。

    廣東汶川工業園將採取異地建設的方式,選擇在四川省金堂縣,佔地面積達4.5平方公里,可入駐企業80戶左右。工業園將對入駐企業嚴格準入條件,特別是要符合環保要求,並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主要承接廣東或其他沿海地區優勢産業轉移和發展汶川現有工業下游産品,延伸産業鏈。

    以往,汶川的工業以礦産業、化工業為主,屬於高污染、高耗能産業。新建的廣東汶川工業園的産業定位為以有色金屬深加工、農副産品深加工、醫藥、輕工、電子等産業為主,充分發展高科技、環保、增效型及循環經濟産業集群。張通榮表示,汶川縣將因工業園的建立而實現産業轉型。

    據介紹,廣東汶川工業園建成後,將實現年工業銷售收入50億元,年工業增加值15億元,從而彌補汶川縣工業經濟總量在恢復重建中的不足,為今後汶川縣經濟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增強汶川的經濟實力和造血功能。

    恢復重建民生為本──專訪汶川縣常務副縣長張通榮

    新華社成都4月18日電(記者趙超、崔清新)房屋垮塌,交通中斷,人員傷亡,擁有10多萬人口的四川省汶川縣在特大地震中遭受了毀滅性災難。一年時間過去了,汶川恢復重建工作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進展?恢復重建遇到了什麼困難?18日,汶川縣常務副縣長張通榮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民生工程快速推進

    談到災區的恢復重建,張通榮首先提到的是民生工程,汶川縣始終將事關百姓的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項目作為重建的首要目標。

    據張通榮透露,汶川縣重建的學校中,有一半以上都已封頂,除了映秀鎮以外,大部分重建學校都將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迎接新學期。

    在農村住房建設上,汶川按照“就地、就近、分散”的安置原則,從選址、資金、材料、工匠四大難題入手,強力推進城鄉住房建設。據統計,汶川已有2935戶農房維修加固于去年11月底完成,3000多戶村民在春節前喜遷新居,目前全縣農房重建、新建已完工4660戶,在建6623戶,開工率超過70%,有望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房重建。

    張通榮説,汶川一直在為生活存在困難的受災群眾提供臨時性救助,讓他們可以獲得維繫正常生活的收入來源。為此,汶川加快了一批“短平快”維持再生産項目的推進工作,牲畜養殖、果樹種植等特色農業的發展得到進一步鞏固。

    目前,汶川下撥到各鄉鎮的農房重建政府補助資金已超過2億元,共為受災困難群眾發放生活補助資金5000多萬元。

    産業轉型立足長遠

    汶川縣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工業重鎮,地震前工業總産值佔到全自治州的70%以上。張通榮認為,産業重組、生態修復是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的核心,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汶川縣提出利用恢復重建實現全縣的産業轉型。

    據張通榮介紹,汶川縣地震前的第一産業只佔生産總值的7%,第二産業中以礦産業、化工業等高污染、高耗能的項目為主,第三産業也處於欠發達狀態。根據規劃,汶川將以恢復重建為契機,實現産業轉型,即工業由環境污染型向環境保護型轉變,同時大力發展以古羌文化、震中映秀為特色的旅遊産業。

    目前,汶川正與援建省份廣東共同籌劃建立廣東汶川工業園,利用廣東製造業的産業區域轉移時機,大力發展服裝、精細建材等環境保護型産業,同時引進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的其他新興産業。在農業上,著重發展特色農業,利用土地、勞動力的優勢以及民族地區享受的優惠政策,發展高附加值的農産品加工業。

    恢復重建仍需破解三大難題

    儘管推進速度不斷加快,但汶川的災後恢復重建依然面臨著一些難題,張通榮將這些難題歸結為三個“不對稱”。

    一是土地用量與土地容量的不對稱。汶川是地質災害多發區,而地震又造成全縣1.62萬畝耕地滅失,加之歷年重點工程建設,導致2萬多農民失地、無地,生計出現困難。恢復重建需要重新選址,而現有土地容量又十分有限,汶川面臨著恢復重建土地不足的難題。

    二是政府預期與百姓預期的不對稱。恢復重建要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先做什麼、先建哪些工程,政府要有綜合考慮和統籌規劃,而百姓更關心農田、房屋等與生活需求相關的重建項目。因此,在恢復重建中,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處理好政府規劃與百姓需求之間的關係顯得至關重要。

    三是現實投入與所需資金的不對稱。按照規劃,汶川重建所需資金超過300億元,而目前所需資金的缺口在一半以上,必須開拓全方位的融資渠道。

 
 
 相關鏈結
· 四川都汶公路廟子坪特大橋修復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 汶川農村垃圾循環利用項目獲中國青年環保最高獎
·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15億美元將由中央財政統借統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