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四川茂縣:汶川地震災後羌族文化保護恢復進行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4月20日電(記者趙超、崔清新)羌風,羌韻,羌情……群山環抱的茂縣是羌族聚居地,這裡近90%的人口是羌族,是一個民族特色濃郁的地方。

    走進茂縣縣城,記者發現這裡的地震印記並不明顯,但實際上,地震發生後茂縣幾乎所有建築物都遭到損壞,其中的大部分成為危房。從縣城出發來到山上的羌寨,就會深刻感受到地震的殘酷,上百上千年曆史的民居、羌碉大面積坍塌,民族文化風貌已受到嚴重毀損。

    羌族被稱為“雲朵中的民族”,他們習慣於在高山上居住,其民居以“壘石為屋”為特色。正因為如此,地震來臨時,大大小小的羌寨頓時滿目瘡痍,羌族文化賴以生存的山川地理、羌寨碉樓、傳承群體都已變得面目全非。

    記者近日到達距縣城10余公里的黑虎羌寨時發現,這裡十幾座有上千年曆史的高大羌碉已全部損壞,大部分由石片和黃泥壘成的房子已成為廢墟。

    不過,經歷了地震,黑虎羌寨的村民還是樂觀如前,那裏的婦女依然頭戴白色的“萬年孝”,那裏的羌風羌韻依然流淌不息。

    村民楊國美的家里正在建新房。她告訴記者,新房依然按照傳統制式來建,主材是石片,只不過用水泥取代了黃泥,這樣建起的房子更加牢固。楊國美家裏有7口人,政府給了2萬多元的建房補助,加上貸款,建一座房子並沒有太大的負擔。

    至於那些倒塌的老房子和羌碉,村裏人告訴記者,政府將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補和重建,目的既是為了不讓羌族文化風貌被破壞,也是為了將來可以發展旅遊業來增加村民收入。

    位於茂縣縣城的中國羌族博物館藏有近萬件文物,地震發生後,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博物館成為危房,大部分文物被轉移到了外地。茂縣縣委宣傳部部長李明告訴記者,為了在災後迅速保護與恢復羌族文化,茂縣上下都在努力,今年5月12日,一座投資1億多元的新博物館將開工建設。用不了多少時間,存放在異地的羌族寶貴文物就會回到它們的新家。

    大地震不僅使羌族特色建築被毀,還讓一些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重要的傳承人遇難,搶救古老的羌族民族文化迫在眉睫。然而,記者在茂縣見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羌繡的有效傳承。

    茂縣羌寨繡莊經理李興秀從小跟母親學習羌繡。後來,有遠見的李興秀成功地將羌繡引向市場,將羌繡由民族傳統服裝延伸到工藝品生産上。為了羌繡的傳承,李興秀通過帶徒弟、教學員,讓2000多名羌族婦女加入其中。

    地震過後,羌寨繡莊的生意更加紅火了。李興秀打算把羌繡産業進一步做大,將羌族文化傳播得更遠、更深。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是世界性的文化難題,遭受巨大損毀的羌族和災區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何劫後余生,重現輝煌,更是一個空前的挑戰和考驗。

    地震發生後不久,四川省就出臺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初步重建方案》,提出以茂縣為核心建設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保護區將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地區習俗界限,整合羌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築風貌、民風習俗、祭祀禮儀,體現羌族文化的原生態環境和地質結構特點。目前,四川省正向社會籌集近百億元的資金,用於災後羌族文化旅遊事業恢復重建的諸多項目。

    希望就在不久的將來。羌民族是一個充滿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民族,茂縣讓人們看到了古老民族文化正在全面保護與恢復中,看到了古老民族文化世代傳承不息的動力。

 
 
 相關鏈結
· 汶川地震一週年·記者重訪災區:尋找真實吳家方
· 專訪中國紅十字會江亦曼:地震援助項目進展順利
· 汶川地震一週年·記者重訪災區:第一時間的見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