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5月9日電(記者 劉寶森)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日前發佈《2008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指出,渤海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未得到根本改善。
渤海是我國唯一半封閉型內海,為遼寧、河北、山東和天津三省一市所環繞,平均水深約18米,海域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渤海海水交換能力差,海洋生態系統脆弱。進入21世紀,環渤海地區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地帶,相繼有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曹妃甸循環經濟示範區、滄州渤海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等區域開發正在大規模推進。渤海近期規劃填海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規劃岸線約佔渤海總岸線長度的三分之二。大規模的區域開發將對渤海海洋環境帶來較大壓力,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
《公報》指出,隨著陸源污染及人類活動對渤海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劇,渤海生態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入海徑流量銳減,低鹽區面積減小;近岸海域富營養化嚴重,海水氮磷比失衡;養殖引種導致局部海域生物群落結構改變,對黃河口附近海域造成潛在的生態影響;濕地面積減小。
據《公報》介紹,環渤海陸源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嚴重,對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影響明顯。2008年,環渤海沿岸共監測陸源入海排污口96個,超標率為82%。沿岸排污口污染物入海總量約217萬噸,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化學耗氧量、石油類和磷酸鹽等。渤海三大灣中,萊州灣海水環境污染程度較重,渤海灣次之,遼東灣相對污染程度較輕。天津近岸海域海水環境污染最重。
北海分局表示,近年來,分局和環渤海三省一市的海洋環境監測部門進一步加大了陸源入海排污口及鄰近海域監測和典型海洋生態脆弱區監測力度。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08-2020年)》,已於今年1月獲批准。渤海區海洋環境保護規劃體系不斷完善,環渤海三省一市相繼制訂了有關地方性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和制度,初步建立了海洋災害應急響應機制。